徐家球

作品数:25被引量:11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刀具声发射机器人机器人化割集更多>>
发文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发文期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机器人》《机械设计与制造》《制造技术与机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汽车总装线实时终端显示系统的研究开发
《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年第6期32-34,共3页闫现法 叶蓓华 成晔 徐家球 
介绍了用于汽车总装配线的基于Thin-Client/Server体系的实时终端显示系统,对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软硬件环境的构建及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论述,对其中的终端显示模块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实时终端显示系统 汽车总装线 终端 瘦客户机 服务器 数据库 
机器人选择综合决策支持系统被引量:2
《制造技术与机床》2001年第11期16-20,共5页李赟 徐家球 
从数量庞大的机器人市场中选择最适合自身条件和使用目标的机器人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文章对机器人应用的目的和原则进行了总结 ;对机器人选择问题 (RSP :RobotSelectionProblem)的研究进行了分类 ;描述了在专家系统和模糊决策模块共...
关键词:机器人选择 决策支持系统 专家系统 模糊决策 
新型机器人化制造装备设计研究及建造被引量:3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8期53-56,共4页张伯鹏 孟威 赵大泉 徐家球 郑力 刘大成 
国家"八六三"高技术项目 !(86 3- 5 12 - 0 5 -0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 9990 470 )
为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新型制造装备、扩大企业制造能力 ,提高制造企业效益 ,针对机电产品制造业存在大量压力配合插入装配作业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机器人化加工中心。同时阐述了压力配合插入装配作业的要求 ,讨论了加工中心和机器人功能...
关键词:机器人化加工中心 压力配合插入 装配作业 
螺钉自动抓拿认扣装置的设计被引量:3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8期57-60,共4页孟威 张伯鹏 赵大泉 徐家球 郑力 
国家"八六三"高技术项目 !(86 3- 5 12 - 0 5 - 0 6 )
为克服螺钉自动装配作业中存在的认扣成功率低、机构复杂、专用设备成本较高等缺点 ,在分析典型轴孔间隙配合插入问题的基础上 ,采用自然参数向量对螺钉在螺孔中装配时的允许倾斜角度进行了计算 ,阐述了螺钉认扣过程中的几种状态 ,设计...
关键词:螺钉装配 抓拿认扣装置 加工中心 
新型可重组机器人化机床的研究开发被引量:1
《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第1期168-172,共5页张伯鹏 孟威 赵大泉 舒苏东 徐家球 郑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 9675 0 74);国家 863高技术计划资助项目!( 863 -5 12 -0 5 -0 6)
开发先进制造装备、提高现有制造装备的能力和利用率 ,是提高制造企业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从可重组角度探讨了制造装备的组成部分和接口问题。讨论了加工中心和机器人的功能和结构的同异。阐述了压力配合插入装配作业的要求。为了保证...
关键词:可重组 压力配合 插入装配 机器人化机床 
虚拟机床建模与仿真被引量:18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9年第3期21-24,共4页卢继平 郑力 徐家球 张伯鹏 
按照模块化设计的原理,从虚拟制造的角度对机床的结构进行抽象,分析了虚拟机床设计的各种约束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虚拟机床的结构模型,讨论了在虚拟机床设计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模块化设计 虚拟机床 建模 仿真 
虚拟制造技术(二)被引量: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8年第6期48-49,共2页卢继平 郑力 徐家球 
关键词:虚拟制造 敏捷制造 CIMS 
虚拟制造技术被引量:1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8年第5期61-62,共2页卢继平 郑力 徐家球 
本文介绍了虚拟制造的背景和它的定义,讨论了虚拟制造的流派、相关技术、应用领域和国外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虚拟制造 虚拟原型 CIMS VM 
叶片仿形加工过程的参数优化及仿真研究
《制造技术与机床》1998年第2期26-28,共3页徐家球 舒苏东 何庭宗 卢成龙 黄玉麒 刘来锁 
针对仿形加工法,提出了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叶片型线,以压力角为优化参数的叶片加工过程仿真算法。仿真结果给出了叶片仿形加工的两个重要参数——样板的回转中心及刀具的最大直径,提高了加工质量的一致性及工艺准备的敏捷性。
关键词:仿真 三次样条 压力角 仿形加工 叶片 
考虑刀具-工件-机床系统柔性的铣削表面误差模型被引量:6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2期76-79,共4页郑力 StevenY.LIANG 张伯鹏 徐家球 
不论是为改进加工精度与效率还是为实现虚拟制造,对切削过程建立精确而可靠的模型已经成为许多研究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针对棒铣过程,考虑工件、刀具和机床柔性,推导了一个解析的加工表面误差模型。仿真显示了加工条件对表面误差的影...
关键词:切削过程模型 加工误差 铣削 刀具 工件 机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