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雨

作品数:7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词人艳词编年暗香《鹧鸪天》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发文期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那年花下——我的南京大学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8年第9期9-9,共1页李小雨 
当阳光透过枝叶洒落在鼓楼图书馆的落地玻璃门前,光影浮动,空气里甚至还残留着拂晓的气息时,那个曾立在大叶晚樱树下背诵《诗·豳风·七月》的人,离开这里已有五年。"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八字校训就塑在图书馆灰白的墙上,一如字义般...
关键词:京师大学堂 师范学堂 魏光焘 
清代祝寿词的发展与新变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141-153,共13页李小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词籍选本叙录;珍稀版本汇刊与文献数据库建设"(16ZDA179)
清代祝寿词延续了宋代寿词的写作范式,但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都产生了新的变化。清初王晫五十自寿填词《千秋岁》引发大规模唱和,随后所编《千秋雅调》收录了233首步韵词,其中大量词作所寄寓的家国之情尤为瞩目。清中期祝寿词创作涌现出...
关键词:清代祝寿词 发展 新变 尊体 
王渔洋“神韵”说——以《唐贤三昧集》为中心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62-65,69,共5页李小雨 
王渔洋所倡"神韵",主要体现为诗歌"清""远"的艺术风格。正因为以"神韵"来概括盛唐诗歌气象,故而《唐贤三昧集》不取李、杜二家诗。此外,王渔洋自作诗虽喜用僻事、多用地点,然而他自觉追求诗歌创作的"清""远"风格,因此与"神韵"说并不相悖。
关键词:王渔洋 唐贤三昧集 神韵 
枉抛心力作词人——读朱祖谋《鹧鸪天》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4年第1期51-52,共2页李小雨 
朱祖谋,原名孝臧,字藿生,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湖州人。咸丰七年(1857)生,为四兄弟中最年长者。光绪初年,朱祖谋随父居住于河南开封,“出交中州贤士,诗歌唱酬,才誉大起”(夏孙桐《清故光禄大夫前礼部右侍郎朱公行状》,以...
关键词:朱祖谋 《鹧鸪天》 词人 力作 光禄大夫 庶吉士 光绪 考官 
落花时节又逢君——读蒋春霖《甘州》词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3年第11期23-24,共2页李小雨 
甘州 余少识刘梅史于武昌,不见且二十年。辛亥,余为淮南盐官,梅史自吴来访.秋窗话旧,清泪盈睫,其漂泊更不余若也。
关键词:蒋春霖 时节 落花 
此物最相思——读朱彝尊《暗香·红豆》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3年第9期29-30,共2页李小雨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又号金风亭长,晚称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家贫客游,南逾岭,北出云朔,东泛沧海,登芝罘,经瓯越”。
关键词:红豆 相思 朱彝尊 嘉兴市 
《牡丹亭》结局探微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18-20,共3页李小雨 
《牡丹亭》的结局,一般都认为是大团圆结局,然而杜宝始终不认可杜、柳二人的自由婚姻,故《牡丹亭》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如此安排,让《牡丹亭》中的现实世界与浪漫世界的冲突和碰撞展现在观众、读者面前,使其具有更加深刻、丰...
关键词:《牡丹亭》 杜宝 结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