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志

作品数:25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图像时代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国外理论动态》《攀枝花学院学报》《文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阅读到观览:图像时代的文化接受与主体问题被引量:10
《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8期123-141,207,共20页李应志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现代技术支撑的图像时代,随着印刷复制技术、现代影像与传媒技术的发展,图像成为越来越广泛的文化信息载体。从文化接受的角度看,一种以文字为核心的“阅读”接受形式正在向以图像为核心的“观览”接受形式转换。在图...
关键词:阅读 观览 自我朝向 图像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3期67-68,共2页李应志 
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标志,可以说西方资本主义的历史就伴随着殖民和海外扩张,从市场和经济的扩张延伸到政治和军事占领,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西方的文化输出,带来强烈的文化碰撞。这种文化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创伤和后遗症,正是后殖民...
关键词:文化碰撞 军事占领 海外扩张 西方马克思主义 殖民主义文化 西方资本主义 哥伦布 后遗症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被引量:1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李应志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上看,资本主义批判的文化转向是一个大的趋势,它不仅与西方自身的现代性反思结合,进而在程度上从宏观的文化政治向微观文化政治深入,而且也在全球化背景下越出西方范围,为资本主义殖民...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文化转向 全球化 
“图像时代”与文化权力的大众化被引量:8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161-174,229,230,共16页李应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舍雷‘文学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后学’转向”(18BZW013),项目负责人:李应志。
当前对视觉文化和图像转向的研究,除了哲学和艺术学角度之外,还包括文化研究这一重要视角。但西方文化研究传统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的主要着眼点,在于文化工业和统治意识形态对大众的控制,这种控制进而影响到国内学者对视觉文化的批判。这...
关键词:图像文化 视觉文化 文化权力 大众化 精英文化 图文差异 
神义还是人义——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朴素正义观及其隐忧
《文学人类学研究》2019年第2期104-117,共14页阎辰雨 李应志 
朴素正义观念的形成代表古希腊初民对人类文明和社会伦理秩序的原初认知。其主要表现为"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报应正义。通过对希腊神话传说背后的社会和宗教生活的考察,我们一方面看到初民对朴素正义观念的高度认可,但同时也流露出了...
关键词:希腊神话传说 伦理 正义 
见证正义的完成——《俄狄浦斯王》的情节和伦理意蕴探幽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78-82,94,共6页阎辰雨 李应志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展现了在极端的情况下,无所不知的"时间"对人的碾压。其悲剧的内涵是展现人们所共享的朴素的伦理正义观。本文不仅揭示了这种正义观来源于俄狄浦斯家族触犯了人类社会文明时期逐渐发展出来的家庭(oikos)伦...
关键词:伦理 禁忌 诗艺 悲剧 
《喧哗与骚动》中昆丁自杀的隐含寓意被引量:2
《三峡论坛》2019年第1期68-72,共5页李庭坤 李应志 
《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自杀被不合情理地处理得轻描淡写,其实隐藏着福克纳塑造一个悲剧主体的深刻动机。班吉、昆丁、杰生三个人物各自的叙述实质上是在讲述自己的失败历程,这些失败分别再现了主体在身体、自我和社会上伤痕累累的不同...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 悲剧主体 人物失败 迁移 昆丁自杀 
《黑道家族》与21世纪的电视文化
《后学衡》2017年第1期68-80,共13页雷纳·温特 杨媛(译) 李应志(译) 
一月初的纽约非常冷,而我依然带着好心情赶赴曼哈顿.我和我的朋友赫尔曼一起,一直在寻找《黑道家族》巴士之旅的汇集点.这就是我一直计划着的新年短途旅行中的最精彩部分.我迷了这部剧7年.来自伦敦的同事激动地给我讲他新泽西的旅行.在...
关键词:电视文化 家族 曼哈顿 运动服 新泽西 旅行 导游 
世俗批评与策略性的本质主义——对赛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局限问题的再思考被引量:1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第4期94-101,共8页李应志 
赛义德作为后殖民主义学术思潮的奠基者,其理论与批评对西方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同时也因为他在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之间游走而受到尖锐批评。但本文认为赛义德的"矛盾"立场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福柯和葛兰西这两个理论基石...
关键词:赛义德 后殖民主义 策略性的本质主义 世俗批评 
解构视野下的反抗及其可能性——斯皮瓦克论属民阶层及其主体意识被引量:3
《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4期196-203,共8页李应志 
解构主义通常被看成是一种反本质主义的激进理论。但斯皮瓦克认为,解构主义是一种对我们"不得不寓居于其中"的东西的批判,这意味着解构不仅允许、同时也必然对本质主义进行策略性利用。本文认为,正是斯皮瓦克对德里达的这一解读,使解构...
关键词:解构 策略性的本质主义 属民 主体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