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瑾焕

作品数:22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主题:《红楼梦》《财主底儿女们》路翎人文解读纳博科夫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南都学坛》《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前沿》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红楼梦》题旨的现象学解读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第2期24-27,共4页杜瑾焕 毋培怡 
用现象学哲学和现象学文学批评理论解读《红楼梦》题旨,曹雪芹笔下虚无缥缈的太虚幻境乃生命之原乡,大观园是“石头”幻形入世受享富贵温柔的地方。它们昭示着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也即《红楼梦》题旨:虚无、梦幻、色...
关键词:现象学 现象学批评 《红楼梦》题旨 
薛宝钗人格结构的符号学阐释被引量:1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45-49,共5页杜瑾焕 
运用符号学美学,将《红楼梦》符码系统中与薛宝钗人格相关的意指长链抽绎出来,人物热切欲求的基本人格及其为达目的施展的心机与手段可清晰显现。薛宝钗人格的显著特征就是表里不一的重度分裂:其表藏愚守拙,安分随时;其里冰雪聪明,伺机...
关键词:薛宝钗 人格结构 符号学 
存在探寻者的契若金兰——毕希纳、昆德拉、曹雪芹的身体叙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221-223,共3页杜瑾焕 
毕希纳、昆德拉和曹雪芹存在于三个不同的时空,但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身体的偶在及其终极意义的虚无。超越这种虚无,必须让肉体拉住灵魂的衣角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在对身体的态度上,他们有惊人的契合之处。这对我们...
关键词:毕希纳 昆德拉 曹雪芹 身体叙事 
尼采的叛逆精神与纳博科夫的小说理念
《前沿》2010年第6期119-122,共4页杜瑾焕 
尼采与纳博科夫都是欧洲贵族中注重精神生活的文化精英式人物,他们各自的因缘际遇与其后来对人类存在及文化现象的思考有很大关联。用整个灵魂感受存在,尼采哲学和纳博科夫的小说不约而同地对过往的一切人类文化思想和价值表示了质疑,...
关键词:尼采 叛逆精神 纳博科夫 小说理念 
纳博科夫的“千千心结”与白日呓语——对《洛丽塔》的文本解读被引量: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105-108,共4页杜瑾焕 
艺术之于创作者个人的功利就是以想象性的完成来补救心理上的缺失。纳博科夫少年时代的情感风暴促使他创作了《洛丽塔》。对人的迷狂状态的正视和认定,即使是罪恶的迷狂,也是一种生命的抚慰。《洛丽塔》将人的癫狂纳入叙述方式,成为其...
关键词:纳博科夫 洛丽塔 审美福祉 
论《红楼梦》的叙述策略及思维模式
《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137-139,共3页杜瑾焕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神话思维方式认知人事的盛衰变迁,对这个充满变数的人世中的人的命运和生存意义等问题进行探寻与追问,并以其诗性智慧创造各种神话,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人类那独特而永恒的天性,从而造就了他那个时代的"神话叙述"。
关键词:《红楼梦》 神话叙述 神话思维 
西方现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新时期小说内容的拓展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3期24-27,共4页杜瑾焕 
西方传统哲学不适当地突出了人而遗忘了存在,现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主要内涵就是将哲学定位为关注人类自身的存在,回答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中国新时期的诸如意识流、先锋、新写实及女性主义等小说流派受其影响,...
关键词:西方哲学 生存论转向 新时期小说 
阴阳观念与《红楼梦》的人物命运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09年第7期47-50,共4页杜瑾焕 
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就是阴阳。它们的矛盾对立和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六十四卦卦画中阴、阳爻的位置移动及循环,表示了这个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事物的兴衰荣枯,人物的成败沉浮,总是受到各种势力消长变化所形成的潜在关系和...
关键词:阴阳 《红楼梦》 人物命运及归宿 
《红楼梦》中的诗性世界图景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年第11期26-27,30,共3页杜瑾焕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中国独特的自然经济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其文化传统更是华夏民族诗性智慧的结晶。这种智慧曾使古代许多仕途经济失意的知识分子,追求融入自然山水田园的诗性存在和诗意生活,以实现精神境界的提升与...
关键词:诗性智慧 大观园 诗意存在 
欲望的狂欢 感觉的盛宴——穆时英的新感觉小说解读被引量:1
《理论导刊》2008年第10期127-128,共2页杜瑾焕 
"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是以对传统文学模式的反叛姿态独步中国现代文坛的。他在1930年代初中国文学的一系列二元对立范畴中,如乡土题材与都市题材、关注现实与灵魂介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做出了超越性的前卫选择,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艺...
关键词:穆时英 新感觉派 现代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