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媛

作品数:27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波普艺术波普全国美展美展消费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美术观察》《博览群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述评
《美术观察》2024年第11期8-16,共9页孟繁玮 汪瑞 孙欣 王红媛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展区,以“人民性”“时代性”“探索性”为整体特色,集中展现了过去五年这四个艺术门类创作实践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中国画承载中华优秀文化根脉、油画表现现实和历史的深广度、版...
关键词: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中国画 油画 版画 雕塑 
丁方是被低估的艺术家
《博览群书》2021年第5期65-67,共3页王红媛 
丁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重要艺术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历史文化学者,艺术教育家。他勇气超人,早年即远远地走在时代前面,常人仅能远远望见其背影,他总是如先知一般很早感知到历史之变,并积极向世人传递他超前的思考。他探索的脚步经年不息,...
关键词:艺术教育家 学术研究 视觉艺术 艺术家 才华横溢 
符号学与美术史研究--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教授段炼访谈
《美术观察》2021年第3期77-83,共7页王红媛 
王红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段老师好,作为艺术史论家,您出版了不少艺术理论著作,及以“旅行写作”的方式完成的艺术随笔和散文集;近三十年来您有大量论文、评论发表在国内重要的美术期刊上,您也是《美术观察》杂志的老作者,感谢...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术史研究 美术期刊 论文发表 理论著作 符号学 艺术史论 热点话题 
科技艺术:未来艺术的主潮?--罗格斯大学教授谭力勤访谈被引量:8
《美术观察》2021年第2期77-84,共8页王红媛 谭力勤 
艺术并非科学,但是各种艺术形式背后都有相应的科学思想的支持,艺术总是很忠实地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思想中的科学观念。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更为紧密,历史上各种艺术形式变迁的背后是与时俱进的技术进步。近百年来人类科技进步的速度呈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艺术批评家 科技进步 谭力 罗格斯大学 整体水平 转折性变化 美术运动 
数字经纬与锦绣华彩中的千色万象——李加林谈现代织锦艺术创作中的技术问题被引量:6
《美术观察》2020年第12期104-108,共5页王红媛 李加林 
传统手工艺由于人的参与,使其融入了人的精神,技术不再是枯燥冰冷的程式,而是带有温度与情感文化的符号。这些技艺传承至今,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底蕴,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但是随着先进科技手段的介入,新的工艺方法不但继...
关键词:现代纺织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文底蕴 情感文化 传统手工艺 李加林 手工技艺 技艺传承 
看“图像时代”架上油画中的人民——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展纵览被引量:2
《美术观察》2020年第1期9-11,共3页王红媛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五年来,中国油画艺术创作水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创作方法的回归上。艺术家们充分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富于感情地表现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图像时代,油画家们力图通过艺术创作建构...
关键词:架上油画 人民 图像时代 
回归英雄主义精神——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雕塑展纵览被引量:2
《美术观察》2020年第1期15-17,共3页王红媛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区在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内的重庆当代美术馆举办。此次雕塑作品展回归英雄主义精神,重视塑造古今英雄形象,弘扬奉献精神,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崇高美。雕塑家对雕塑本体语言的运用丰富多样,富于创新精神。大批...
关键词:全国美展 雕塑 英雄主义 
中国油画艺术的守望者——张祖英访谈
《美术观察》2019年第12期95-101,共7页王红媛 张祖英 
张祖英,1940年生,上海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同年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长期从事油画艺术创作及研究。1981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级油画研修班。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美术报社副社长、副主编...
关键词: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央美术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中国国家画院 画院副院长 中国油画学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张祖英 
以“世界艺术史”的观念进入研究——对话朱青生
《美术观察》2017年第6期21-23,共3页王红媛 
王红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朱老师,您好。这次主要想请您谈谈2000年以后中国外国美术史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的发展情况。2005年《美术观察》曾以“走出编译状态”为题对中国的外国美术研究展开讨论,这次我们还是想继续探讨中...
关键词: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史 外国美术史 朱青 对话 世界 《美术观察》 美术研究 
“穿越现代与后现代”新世纪的外国美术研究与教学——对话邵亦杨
《美术观察》2017年第5期20-21,共2页王红媛 
王红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亦杨你好,你是2000年后学成回国在央美任教的,一晃也是十几年了,想请你先谈谈你在外国美术史教学方面的体会,你的教学比之以往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关键词:外国美术史 教学方 美术研究 后现代 中国艺术研究院 对话 研究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