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尚书

作品数:72被引量:35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科举宋代文章学南宋考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社会科学》《乐山师范学院学报》《中国典籍与文化》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张元干事迹与创作考论被引量:2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71-79,共9页祝尚书 
张元干是两宋之交著名的爱国诗人。“靖康之难”时,他入亲征行营使李纲幕府,投身京师保卫战,从此一生力主抗金,反对议和投降。他受江西诗派影响很大,诗词成就甚高。在学术界,张元干的生平事迹尚有一些疑点需要补考。他的诗学思想、文学...
关键词:张元干 芦川居士 江西诗派 《芦川归来集》 芦川词 
论“江西宗派”的诗味与诗法被引量: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17-26,共10页祝尚书 
"江西宗派"成员并非皆江西人,之所以用"江西"命名,杨万里以为是"以味不以形"。所谓"味"指诗味,它源自黄庭坚所创建的诗法体系,特点是从书本中讨生活,非常适合当时知识分子在高压政治环境下的生存需要。因此,所谓"江西味",其实就是书卷...
关键词:江西宗派 诗味 诗法 黄庭坚 吕本中 
南宋科举“义约”考论被引量:1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96-104,共9页祝尚书 
南宋时期,已通过发解试并获得州郡荐书、即将赴省试(礼部试)的举子,有不少人因家境贫寒,面临交通食宿、房租、考场用品购买等费用难题。用签约形式资助得解举子赴省应试的"义约"则应运而生,并在今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广泛流行。义约的...
关键词:科举 省试 义约 江西 
重读吕本中:政治倾向与诗史情怀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72-82,共11页祝尚书 
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的领袖,现存诗歌一千二百多首。其诗多为朋友间唱酬赠答,感事抒怀,但却随处流露出对徽宗朝黑暗政治的憎恶、对金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关切,紧贴时代脉搏,继承了《诗经》《离骚》以来的优秀文学传统。其中...
关键词:吕本中 江西诗派 元祐党祸 靖康之难 
论初唐四杰骈文的“当时体”被引量:5
《文学遗产》2017年第5期39-50,共12页祝尚书 
杜甫诗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但四杰骈文之"当时体"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似罕见有确切而翔实的论析。我们认为,说得简单些,所谓"当时体"并无太大的新异处,只因他们典故化的撰述方式,从而引发文章在结构、写法等体制上的某...
关键词:初唐四杰 王勃 杨炯 张说 
文格论被引量: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9,共9页祝尚书 
唐五代诗学论著被称为"诗格"。南宋与元代的部分文章学著作,也以格法研究文章,可称之为"文格"。对此,学界似罕见论及。诗格、文格二者密切关联,"文格"是诗歌研究方法向文章研究领域的延伸。"文格"著作的确认,对文章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唐五代 诗格 南宋 元代 文格 
宋人对以“道”论诗的修正——兼论宋末“以诗言理学”的兴起被引量:2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9,共9页祝尚书 
宋代理学家在诗歌生成论、价值论及艺术论三方面,提出了许多对传统诗学带有颠覆性的理论,而不少学者又试图用传统儒家诗学观对它进行修正。随着理学上升为官学,朱熹的《斋居感兴》组诗被发掘出来,"以诗言理学"成为新的诗歌范式,平庸、...
关键词:理学 诗歌 以道论诗 以诗言理学 朱熹 
论宋诗话被引量:6
《文学遗产》2016年第1期81-88,共8页祝尚书 
宋诗话的体制、本质特征、主要内容等几个问题都是值得讨论的。认为宋诗话源出笔记小说,自明末起,学界普遍将它与唐人诗格混为一谈,这很不妥当。诗话的本质特征是"消费"诗歌,"资闲谈"是它的基本写作方式。诗话内容极丰富,而价值最高的...
关键词:诗格 欧阳修 资闲谈 宋诗话 
论北宋诗学典范的选择及其得失——以杜甫为例被引量: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25-32,共8页祝尚书 
在北宋诗坛,杨亿选择李商隐为西昆派的诗学典范;晏殊则"取少陵多";欧阳修谓韩愈为绝伦,不甚喜杜诗;而江西派又以杜甫为"诗祖"。通过杜甫由"村夫子"到"诗祖"的地位逆转,可以看到北宋诗坛诗学典范选择的利弊得失。典范选择在诗歌创作和发...
关键词:诗学典范 杜甫 杨亿 欧阳修 黄庭坚 
杨炯事迹三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27-31,共5页祝尚书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由于其文集散佚严重,史传简略,故生平事迹留下许多空白。当前学术界认为杨炯举神童科在宋高宗显庆四年(659),时年十岁;事实上,应该在永徽六年(655),时年六岁。《梓州惠义寺重阁铭》的作年,有学者认为在武则天垂拱...
关键词:杨炯 童子科 梓州 盈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