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琮

作品数:28被引量:12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化生成民俗志符号互动个案更多>>
发文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教学刊》《政治人类学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社工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运作困境与对策研究——以G省L市H机构为例被引量:3
《社会福利》2023年第1期49-55,共7页覃琮 黄青凤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史研究”(项目负责人:徐其龙,项目编号:21CSH001);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重点项目“地方高校建设好社会工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路径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负责人:覃琮,项目编号:2020JGZ106)。
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在G省的不断推进,大量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涌现,推动了G省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并在优抚安置、社会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学界很少关注机构承接服务项目后的运作状况。通过长期追踪L市H机...
关键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运作困境 对策 
少数民族口承文献的整理出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为例被引量:2
《民族学刊》2021年第5期68-74,114,共8页覃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瑶族史诗《密洛陀》的口头诗学研究”(19BZW188)阶段性成果。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积累了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资源。《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是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和广西教育出版社共同打造的“民族文献...
关键词:少数民族口承文献 瑶族婚俗古歌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炮龙文化”的象征符号与权力格局——以宾地舞炮龙为例被引量:1
《政治人类学评论》2021年第1期188-251,284-288,8,共70页覃琮 
民间信仰植根于乡土社会之中,主导着大多数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并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关系。广西中南部宾地的一项民俗活动舞炮龙及其炮龙节的"国家化"历程表明,宾地力推舞炮龙作为其对外展示的文化标...
关键词:舞炮龙 标志性文化 炮龙文化 权力格局 信仰空间 
从古歌到民族史诗:《密洛陀》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综述被引量:1
《民族学刊》2020年第5期84-92,150,151,共11页覃琮 吴絮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瑶族史诗《密洛陀》的口头诗学研究”(19BZW188);广西哲社规划课题“瑶族史诗《密洛陀》的谱系视角与传承保护机制创新研究”(18BSH004)阶段性成果。
《密洛陀》是瑶族的民族史诗,主要流传在桂西北的布努瑶支系,被誉为布努瑶的“百科全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半个多世纪以来学界对《密洛陀》搜集整理以及相关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先后出版了五个版本的《密...
关键词:《密洛陀》 古歌 民族史诗 布努瑶 
发展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福利:一个文献综述
《社会福利》2020年第9期27-33,共7页覃琮 王雅 
广西文科中心2017年“科学研究工程·重大项目培育基金项目”之《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进城落户农民“三项权利”的退出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肖富群;项目编号:ZD201704)。
儿童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儿童福利发展,正从补缺性(或救助型)向普惠性制度转变。以CNKI(中国知网)为主要资料来源,梳理了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框架下的农...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社会福利 发展 文献综述 研究展望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助推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被引量:1
《高教学刊》2019年第12期21-23,共3页覃琮 曹迎 
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编号:2014JGA453)的阶段性成果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是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根基,高等教育是关键,思想政治素质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成功的重要基石。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促进拔...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 助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 
地方高校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持续性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被引量:3
《梧州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97-101,共5页覃琮 曹迎 
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4JGA453)阶段性成果
高校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相比而言,地方高校受困于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各方面的限制,更需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该文以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为例,从“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三个环节探讨地方...
关键词:地方高校 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持续性 
从“非遗类型”到“研究视角”:对“文化空间”理论的梳理与再认识被引量:46
《文化遗产》2018年第5期25-33,共9页覃琮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珠江-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专项课题"之"精准扶贫语境下珠江-西江经济带贫困地区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研究"(项目合同号:ZX2017004);广西地方法治和地方治理研究中心2017年立项项目"广西壮族空心村的治理困境及路径优化"(项目合同号:GXDFFZ2017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化空间"是目前国内学界频繁使用、着力探讨的术语,但至今没有一个共识的定义,特别在范围界定和未来研究走向上存在较大的争议。文章从"非遗类型"和"研究视角"两条线索梳理国内对于文化空间的研究,指出"文化空间"已呈现多学科、多视...
关键词:文化空间 非遗类型 研究视角 梳理 再认识 
布努瑶密洛陀史诗的活态传承与文化自觉被引量: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20-125,共6页覃琮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文化生态环境的剧烈变迁,布努瑶密洛陀史诗的传承氛围由盛转衰,传统的家族传承机制发生了裂变,史诗传唱的内容和场合不断缩减。史诗传承的濒危状况,促发了史诗的传承由过去在民间社会的"自生自灭"到如今在一批接...
关键词:布努瑶 密洛陀史诗 活态传承 蓝永红 
地方性知识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及实现方式--广西宾县“庙”、“场”之争的个案启示被引量:7
《文化遗产》2016年第3期72-80,共9页覃琮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人文强桂”优青特色研究团队建设项目“珠江-西江经济带社会治理研究团队”(项目合同号:YQTD2015002)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学界对地方性知识的研究甚热,特别是探讨旅游语境下地方性知识的存续、转型和再生状况。本文考察了广西宾县在发展炮龙节的过程中出现的"庙"、"场"之争时,地方民众如何通过坚守舞炮龙的信念和彰显老庙的特殊地位来影响和改变政...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 非遗保护 庙场之争 作用 实现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