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楠艳

作品数:13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概念设计教学转场数字媒体专业秩序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美与时代(创意)(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华中建筑》《建筑与文化》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艺术思维下的形态创新研究——以南艺实验性公交站设计为例被引量:4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年第4期170-174,共5页丁治宇 赵楠艳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6SJB760028);2017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参数化技术创新设计研究"(DGZHPCS17)阶段性成果;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在南京艺术学院实验性教学目标的统筹下,设计团队通过国内外实际案例的对比分析,以实体建造的方式构筑了七组实验性城市公交站。这些设计不仅体现了集结构、形态和表皮为一体的整合性概念,而且代表着艺术思维下形态创新的新范式,并指明...
关键词:艺术思维 形态创新 实验性 公交站 
几何诱导下的形态统合——以实验性人行桥设计为例
《建筑与文化》2018年第7期87-92,共6页丁治宇 赵楠艳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SJB760028);2017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参数化技术创新设计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GZHPCS17);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文章以三则经典案例的设计分析为基础,通过类比和归纳,总结出几何诱导下的形态统合性设计手法,并将其运用于实验性人行桥的设计,最后建构出三角形几何元素诱导下的集结构支撑、建筑空间和表皮肌理为一体的统合性设计。
关键词:几何诱导 形态统合 实验性 人行桥 
为设计而“动”——以“动态图形设计”案例研究展开对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探索被引量:9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8年第5期118-120,共3页赵楠艳 
数字媒体依靠计算机将图像、声音和文字等信息元素进行动态整合,形成视听互动,并借助网络实现信息的数字化传播,成为当下视听传播的主要方式。数字媒体的传播优势,使社会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增长,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也...
关键词:动态图形设计 数字媒体专业 抽象 秩序 转场 教学 
结构重构和形态创新之线构思维和策略——从对克里斯蒂安·克雷兹两则设计作品解析谈起被引量:3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第3期166-173,共8页丁治宇 赵楠艳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21SJB760028);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本文从对克里斯蒂安·克雷兹两则设计作品的解析谈起,通过归纳总结以及扩大范围的类比研究,来演绎和展现结构从刻板到活跃,从原始至升华的可能路径。在结构重构层面入手,以线构思维和策略为主线,来探究当代建筑形式再生与创新的设计方...
关键词:结构重构 形式创新 线构 思维和策略 设计作品解析 
柱构引发的透明结构——基于三个经典案例的类比分析与研究
《建筑与文化》2017年第2期103-105,共3页丁治宇 赵楠艳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1SJB760028);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本文以对仙台煤质机构(Sendai Mediatheque)、神奈川凯特工房(the Kait Workshop in Kanagawa)和苏黎世瑞士再保险大楼新楼(Swiss Re Next)三个经典案例的设计分析作为类比研究的依据,从基于透明性的结构表现视角展示了以"柱构"为代表...
关键词:类比分析和研究 柱构 结构重构 透明结构 
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形态要素及构成表现形式研究被引量:5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6年第11期22-25,共4页赵楠艳 陈欢 
2016年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2016KYPY043)研究成果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对于从事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相关专业人士来说,恰当地运用视觉元素,以文字、色彩、符号、造型等来营造美感,有利于提高视觉传达的精准与效率,使受众能够迅速理解信息,并能体会到点、线、面的抽象表达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 构成表现形式 形态设计 节奏与韵律 
室内外形态设计一体化整合─德国舍宁根矛体验和研究中心解析被引量:3
《装饰》2016年第6期104-105,共2页丁治宇 赵楠艳 
2016年度南京艺术学院校级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15JYYB09);2015年度南京艺术学院校级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XJ201501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本文以德国舍宁根矛体验和研究中心为例,展示了"线性"设计元素在建筑外部形态、室内空间设计与展示和场地景观表达等层面的一体化整合的特征,并由此提出室内外形态一体化整合设计的概念,申明它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室外形态 室内形态 一体化整合 舍宁根矛 
整合自然景观与创造景观元素的地景建筑——以山水幻境概念设计为例被引量:3
《华中建筑》2016年第5期77-82,共6页丁治宇 赵楠艳 
2015年度南京艺术学院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编号:2015JYYB0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编号:PAPD)
该文以山水幻境概念设计为例,从项目背景、设计愿景、设计分析、设计操作、形态显现和设计展望六方面详细论述了建筑设计如何从概念雏形发展到最终形态确立的过程,准确诠释了建筑师如何整合场地周边景观资源和创造丰富多维的景观元素,...
关键词:整合 创造 景观元素 地景建筑 山水幻境 
谈场所精神的再营造——以天台寺及天和塔规划与改造设计为例被引量:1
《华中建筑》2016年第4期50-56,共7页赵楠艳 
设计师在原本杂乱和无序的场地中以"一轴、二点、三区"的生态理念架构出整体规划和改造的格局,运用有效的建筑布局建立和强化了外部空间的积极秩序,并在景观元素的柔化作用下进一步优化了规划设计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最后恢复和建构出佛...
关键词:一轴 二点 三区 规划和改造 外部空间 积极秩序 柔化作用 场所精神 
基于地域文脉和企业文化的创新建筑——以南京永银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设计为例
《华中建筑》2016年第3期31-36,共6页赵楠艳 丁治宇 
该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地域文脉和企业文化的深层感知,发掘出可物化的设计策略;并且运用基于设计层面的有效路径操作,来整合场地所属的各项环境要素,最后建构出一个在现代语境下具有独特识别性和内在协调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关键词:地域文脉 企业文化 设计策略 路径操作 独特识别性 内在协调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