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中宁

作品数:6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创作手法爱伦·坡河南方言意象寒山诗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教育》《雪莲》《创新科技》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浅谈寒山诗中狗的意象被引量:3
《文学教育》2016年第7期56-57,共2页郝中宁 
寒山绰号"诗僧",其诗不羁格律、内容多样,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支奇葩。他的七首诗歌中引入了"狗"这一动物意象,或是借以阐述佛经禅理,或是以其讽刺世态炎凉,或是用来抒发政治思想,均有其独特寓意。
关键词:寒山  意象 
爱伦·坡侦探和悬疑小说中线索布置与创作习惯
《文学教育》2015年第19期22-24,共3页郝中宁 
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天才的诗人与短篇小说作家,其缜密的逻辑思维与奇特的写作风格,引得无数人争相模仿。爱伦·坡被称为侦探小说鼻祖,其在推理小说中强调精神分析以及寻找人性的弱点,充满着悬念和恐怖。爱伦·坡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线索布置 悬疑塑造 创作手法 
浅析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统一效果”式的环境描写
《雪莲》2015年第6Z期56-57,共2页郝中宁 
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天才的诗人与短篇小说作家,其缜密的逻辑思维与奇特的写作风格,引得无数人争相模仿。爱伦·坡无论在其诗歌的创造还是小说的写作中都强调"统一的效果",就是故事的一切要素,无论是情节塑造还是人物刻画都...
关键词:统一效果 环境描写 创作手法 
《失踪者》中“伙伴”的形象塑造和情节张力
《文学教育》2015年第17期30-31,共2页郝中宁 
《失踪者》一书原名叫做《美国》,是卡夫卡的一部得意之作,书中塑造的主人公卡尔·罗斯曼是一个典型的异乡者、美国漂泊者,本书详细的描绘了主人公在美国工作与人际交往上的遭遇,侧重烘托其在美国生活后忧郁、孤独的内心感受,在书中作...
关键词:人物塑造 创作手法 情节张力 
有关河南方言中的口头语、土话所产生的歧义的研究
《创新科技》2014年第12期125-126,共2页郝中宁 
本文将搜集的有关河南方言的资料文献,整理出河南方言中容易引起歧义的口头语、土话,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标准普通话进行对比,从而有效地避免河南话所引起歧义的尴尬,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大家了解河南方言。
关键词:河南方言 土话 口头语 歧义 
河南方言中辅音声母j、q、x的读音研究
《创新科技》2014年第2期78-79,共2页郝中宁 
在河南话中,一些声母为j,q,x的字,其中j,q,x的读音会由舌面音变为舌尖音,而这些读音是用汉语拼音无法标出的。因此将j、q定义为舌尖齿舌面前音,将x定义为舌尖齿音。本文将对河南话中的这些字词加以汇总,探究其发音规律,并对...
关键词:河南方言 发音规律 舌尖齿音 舌面前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