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仙

作品数:13被引量:1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教学大学英语彼得·凯里《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花(下半月)》《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彼得·凯里在中国大陆的接受研究
《戏剧之家》2019年第7期219-220,共2页郭云仙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谎言;秘密与乌托邦--彼得.凯里历史小说作为‘文学事件’研究"(2019-ZZJH-504)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对两次获得布克奖殊荣的澳大利亚作家彼得·凯里的作品在内地译介、出版和批评研究的全景式梳理发现,在文化多元主义盛行,文化间性日益彰显的今天,对凯里作品系统、全面的译介、出版已指日可待;对凯里作品的阐释同方兴未艾的文...
关键词:彼得·凯里 中国大陆 接受研究 
赌博作为维多利亚澳大利亚的文化记忆——读《奥斯卡与露辛达》
《戏剧之家》2019年第6期207-208,共2页郭云仙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谎言;秘密与乌托邦--彼得.凯里历史小说作为‘文学事件’研究"(2019-ZZJH-504)的阶段性成果
《奥斯卡与露辛达》通过赌博这一意象联结了一出爱情悲剧,也召回了维多利亚澳大利亚文化记忆的蔚为画卷。作者通过赌博这一意象隐喻的不确定性巧妙地悬搁了官方记忆的合法性,折射出澳大利亚文化身份的多元性特质。一方面,澳大利亚文化...
关键词:《奥斯卡与露辛达》 维多利亚澳大利亚 文化记忆 赌博 
彼得·凯里新作《健忘》的嵌套叙事伦理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年第2期24-25,共2页郭云仙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谎言;秘密与乌托邦--彼得.凯里历史小说作为‘文学事件’研究"(2019-ZZJH-504)
《健忘》通过历史重构在主题意义上延续了作者"写回"帝国中心的倾向,同时对澳民族的出路进行了诗学探索,包含了丰富的伦理内涵。同时,在文本形式上,作者运用嵌套叙事传达丰富的叙事伦理,共同完成了隐含作者、叙述者、人物和真实读者之...
关键词:彼得·凯里 《健忘》 叙事伦理 嵌套叙事 
灵肉统一的苦旅:创伤、治疗与救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之“梦”的解析
《山花(下半月)》2014年第7期151-152,共2页郭云仙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梦”是理解特蕾莎“生存编码”的钥匙。本文尝试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以创伤理论为视点,解析特蕾莎的系列梦境,揭示“梦”的隐含意义,窥探梦者的深层心灵世界,呈现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领域,全面、深入...
关键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特蕾莎 “梦” 创伤 解析 救赎 治疗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盖茨比的单向度休闲游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期86-87,共2页郭云仙 
亚里士多德看来,休闲带来享受、幸福和怡乐,是目的向善、个人自愿、理性自觉的美德,是"成为人"的过程。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拥有闲暇,却迷失自我,纵身金钱,享受荣华、物欲,精神空虚、无聊,麻木不仁;盖茨比以宴会营造休闲,幻...
关键词:休闲 单向度 《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 
单向度的游乐——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盖茨比的休闲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71-172,共2页郭云仙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休闲带来享受、幸福和怡乐,是目的向善、个人自愿、理性自觉的美德,是"成为人"的过程。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拥有闲暇,却迷失自我,纵身金钱,享受荣华、物欲,精神空虚、无聊,麻木不仁;盖茨比以宴会营造休闲,...
关键词:休闲 单向度 《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花园幽径”现象研究被引量:1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03-104,共2页郭云仙 
"花园幽径"现象是一种复杂而有趣的认知心理现象。本文援用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这一现象的成因做出解释,认为造成"花园幽径"现象首先是语言使用者在加工花园幽径句过程中受到关联期望值的诱导,严格遵循最佳关联原则,付出最小认知努...
关键词:“花园幽径”现象 最佳关联 认知语境 
基于生态学习共同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建构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2期195-197,共3页郭云仙 
河南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建构研究"
面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片面夸大教师"主导性"或学生"主体性"的瓶颈,建议通过在课堂上建构生态学习共同体的方式,促进学习者个体在语言、人格上的完善,进而提高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绩效,实现群体全面和谐良性发展。其建构的基本指导原...
关键词:生态性 学习共同体 课堂文化 
纠结的主体:感性与理性的合体——兼议《等待戈多》中的“自我”寻找
《山花(下半月)》2013年第11期152-153,共2页郭云仙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本质上是感性、理性的统一,人的幸福、快乐在于合乎理智的生活、行为,理性支配感性。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贝克特创作于1952年的《等待戈多》讲述:一个黄昏,一条乡间土路,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戈戈)...
关键词:《等待戈多》 感性与理性 亚里士多德 荒诞派戏剧 人本质 代表作 贝克特 流浪汉 
无奈的回归——评哈代《远离尘嚣》中的巴丝谢芭被引量: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80-81,共2页郭云仙 
《远离尘嚣》表现了一个女性的悲剧。对巴丝谢芭从一个独立、自信的新潮女性回归到驯顺、平庸的大众女子这一轨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出悲剧根源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及作家本人思想上的局限。
关键词:巴丝谢芭 回归 局限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