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墨兰

作品数:18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甲午战争齐鲁文化义和团运动孔子义和团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东岳论丛》《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孔子研究》《管子学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齐鲁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智能城市》2016年第10期340-,共1页杨秀国 郭墨兰 
建设和谐社会要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齐鲁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启迪和借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齐鲁文化 和谐社会 传统文化 
从甲午战争看腐败与战败的必然联系
《孙子研究》2015年第3期64-68,80,共6页郭墨兰 
对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论者多归于"落后就要挨打"。但是落后挨打,却不一定总归失败,我们也有用小米加步枪打败装备优势敌人的例证。甲午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落后的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清朝的腐败。一是政治腐败,造成国家分裂...
关键词:甲午战争 腐败与战败 必然联系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记
《东岳论丛》2014年第12期191-192,共2页郭墨兰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9月17日至19日在威海市举行。这是继甲午战争90周年、100周年、110周年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后,又一次在我省威海市召开的学术会议。会议本着“以文与会”的原则,诚邀国内外提供优质学术论...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甲午战争 纪念 国际学术讨论会 世界政治格局 学术论文 台湾人民 历史人物 
丰碑屹立 精神长存——缅怀戚其章先生
《东岳论丛》2013年第9期62-66,共5页郭墨兰 
戚其章先生离开我们一年了,而他那高大的身影却总还在眼前晃动。 戚其章先生永远地去了,而他建树的甲午战争研究的里程丰碑永立,他一生拼搏不知疲倦的精神长存。
关键词:戚其章 甲午战争 中国 历史 
中华龙凤文化缘起东方考略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46-51,共6页郭墨兰 
中华龙凤文化缘起于原始先民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随着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到民族国家的发展变化而逐步成熟起来。龙凤文化策源于以山东为中心的中国东部地区,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母题。
关键词:中华龙凤文化 图腾崇拜 宗教信仰 山东 
孔子对中华古代语言统一的贡献——“子所雅言”探析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11年第10期42-43,共2页郭墨兰 
语言统一,是国家、民族统一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必要前提条件。中国自有国家以来,历朝历代都重视语言的规范统一。如夏之"法言",周之"雅言",均是王朝规定的统一语言——"官话"、"普通话"。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
关键词:孔子 雅言 语言统一 
孔子“欲居九夷”探析被引量:1
《孔子研究》2004年第3期18-23,125-126,共6页郭墨兰 
孔子叹道不行 ,欲乘桴出海 ,到君子居之的九夷去推行其道。这是历史铁案。但“九夷”是泛指“东夷”———原以山东地区为发源地和大本营的原始土著 ,后来繁衍迁徙 ,分布遍及中国整个东部沿海远及海外朝鲜、日本诸岛 ,且支系繁多 ,具体...
关键词:孔子 九夷 箕氏朝鲜 
20世纪上半叶山东社会科学研究概论
《理论学刊》2004年第1期70-73,共4页郭墨兰 
近现代山东社会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按其特点,大体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五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的晚清和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建国后十七年、“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新时期。
关键词:山东 社会科学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齐鲁文化的整合与中华文化一统被引量:2
《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73-77,共5页郭墨兰 翁惠明 
本文认为中华民族凝聚、国家统一永固的强韧纽带——中华一统的思想文化 ,是由  齐鲁文化融汇整合而成的。因为齐鲁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儒学 ,具有将中华文化联为一系发展不断的功能。又因齐鲁地区从史前到秦汉统一之前都是中华炎、黄、...
关键词:中华文化 刘鲁文化 大一统思想文化 文化整合 
鲁西北平原、茌平一带义和团特点述论
《东岳论丛》1999年第6期129-133,共5页郭墨兰 
鲁西北平原、茌平一带义和团运动很有特点,很具典型意义。研究平、茬一带义和团,对认识全国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很有裨益。其特点是:1、成份较纯,其拳首拳众多是贫苦农民,是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2、组织分散,由于经济的、政...
关键词:义和团运动 鲁西北平原、茌平一带义和团特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