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平

作品数:23被引量:5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白鲸》赫尔曼·麦尔维尔苔丝修辞颠覆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海外英语》《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白鲸》与《弗兰肯斯坦》的互文
《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132-134,共3页郭海平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上,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是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的反科学技术主题的延续,执着不悔的亚哈则是对忏悔的弗兰肯斯坦的创造性背叛。这种互文关系的确立既有表达现实意义的需要又是文学创作观的反映。
关键词:赫尔曼·麦尔维尔 《白鲸》 《弗兰肯斯坦》 互文性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建议被引量:3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83-87,共5页郭海平 
归纳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剖析了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加大投入,加强核心技术研发;高度重视,做大做强自主品牌;调整结构,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引导,扶持国内...
关键词:汽车产业 发展分析 对策建议 
从本科毕业论文反思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以英语专业文学方向为例
《海外英语》2010年第11X期496-497,共2页郭海平 
武汉工业学院教学研究资助项目(2009)阶段性成果
以英语专业文学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文为例探讨了学生论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在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师的配置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写作 英语专业本科生 
运思独特 立意高远——评《赫尔曼·麦尔维尔导论》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5期163-165,共3页郭海平 
在浩如烟海的关于赫尔曼.麦尔维尔的著述中,布莱克韦尔出版公司于2008年推出的温.凯利的《赫尔曼.麦尔维尔导论》一书非常值得我们的关注。该书以"阿加莎"系列通信为切入点,分析了麦尔维尔文学创作的思维惯式及基本模式,为读者了解麦尔...
关键词:温·凯利 《赫尔曼·麦尔维尔导论》 
策略与意图——关于《白鲸》中鲸学章节的思考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年第10期56-58,共3页郭海平 
《白鲸》中有关鲸鱼和捕鲸知识介绍的说明文体与传统叙事的不协调的并置一直以来都备受学界的质疑和诟病。用"开本"的形式对鲸鱼进行分类显然是麦尔维尔精心策划的书写策略,它为我们解决小说中文体杂陈的问题提供了必要的解读途径。鲸...
关键词:赫尔曼·麦尔维尔 《白鲸》 鲸学章节 
法律·伦理·苔丝德蒙娜的悲剧
《戏剧文学》2010年第9期86-90,共5页郭海平 
文学批评界对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中同名主人公、悲剧英雄奥瑟罗的热议远远超过了对另一悲剧角色苔丝德蒙娜的关注,即使在投向苔丝德蒙娜的偶然的一瞥中,也是饱含着挑剔,认为该形象刻画得似嫌单薄,行为发展的线索模糊,理据不足;先...
关键词:悲剧角色 苔丝 《奥瑟罗》 伦理 法律 莎士比亚 文学批评 悲剧英雄 
白鲸象征意义多义性的历史文化研究被引量:2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9-21,共3页郭海平 
对麦尔维尔的经典巨著《白鲸》中白鲸的象征意义的研究形成针锋相对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白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象征的运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对白鲸的象征解读是可笑的、矛盾的。这种象征意义多义性现象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折射...
关键词:赫尔曼·麦尔维尔 《白鲸》 象征 历史文化 
中国语境下的《白鲸》研究被引量:2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90-92,共3页郭海平 
我国学界对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经典巨著《白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三十年,即上个世纪80年代的基础研究、90年代的深入研究和本世纪初的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过程中的重复、研究向纵深方向推进、研究中将中国背景和中国关怀作为阅读出发...
关键词:赫尔曼·麦尔维尔 《白鲸》 中国语境 
驯悍的颠覆——《驯悍记》人物形象与主题意蕴再审视被引量:2
《戏剧文学》2010年第5期39-42,共4页郭海平 
莎翁的《驯悍记》取材于苏格兰民谣《一张马皮捆悍妇》,莎翁不仅把"驯悍"事件进行了陌生化处理,而且对彼特鲁乔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运用了陌生化的策略。正是借用陌生化的艺术手法,莎士比亚打破了观众对传统驯悍内容的常备反应,不仅巧...
关键词:莎士比亚 《驯悍记》 陌生化 
《苔丝》:情感结构的颠覆与帝国想象的幻灭
《理论月刊》2010年第5期131-133,共3页郭海平 
托马斯·哈代的《苔丝》并非单纯地抨击了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伪善的宗教和不合理的法律制度,而且表现了对帝国事业的一种悲观的醒悟。尽管克莱尔的身上流露着强烈的殖民主义意识,哈代也尝试着将19世纪盛行的"情感结构"纳入他的创作框...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 苔丝 情感结构 帝国想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