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峰

作品数:40被引量:4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戏曲艺术戏曲表演中国戏曲审美形态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美与时代(美学)(下)》《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文化艺术研究》《中华戏曲》更多>>
所获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文化时空观念的形成及特征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4年第10期4-9,共6页陈友峰 
时空是一种物理学概念,而时空观念则是历史文化的建构。古代中国文化的时空观念,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不断演变的。《周易》的“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一阖一闢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的时空观念和《荀子》...
关键词:时间 空间 盖天说 浑天说 循环式时空观念 
余上沅戏剧美学思想论析
《戏剧与影视评论》2024年第4期28-41,共14页陈友峰 
余上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教育家和戏剧理论家。他提出“诗的戏剧”学说,认为构成戏剧的主要因素是仿效和节奏;节奏的本质是人的情感和情绪的节律性变化的呈现,使中国戏曲具有鲜明的形式感,拥有诗的品格和意蕴。真正“纯粹的艺术”...
关键词:余上沅 戏剧美学 “诗的戏剧” “纯粹的艺术” 古今同梦的戏剧 
从陈继儒的序跋、题记看其戏曲美学思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陈友峰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戏曲美学思想转型与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4WYB038)的阶段性成果。
陈继儒戏曲美学思想主要散见于他对戏曲文本的评点、题记以及所撰写的诸多序跋中。认为真正的当行、本色并非仅仅是语言风格的朴实和对俗谚俚语的运用,更要体现对生活本质的把握、对人物内在情感的真实展示,与沈璟所代表的“本色派”相...
关键词:陈继儒 戏曲美学思想 本色当行  雄浑 
戏剧的民族化、民族化戏剧与民族戏剧——焦菊隐戏剧民族化思想论析被引量:1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19,共19页陈友峰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戏曲美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4WB038)的阶段性成果。
焦菊隐先生的戏剧民族化思想,是在自身艺术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他提出的"一个基础"、"三个阶段"的理论学说,构建了"戏剧民族化的逻辑基础"→"戏剧的民族化"→"民族化的戏剧"→"民族戏剧"等颇具逻辑力度的"民族化"理论体系;提出"民...
关键词:焦菊隐 戏剧民族化 民族化戏剧 民族戏剧 
张琦“主情”说的提出及其价值和意义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3-25,共13页陈友峰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代戏曲美学思想形成与转变研究”(项目编号:14WYB038)的阶段性成果。
张琦"主情说"是在宋明理学(道学)逐渐占据主流意识的历史情境中提出的,是明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提出"情种"概念,使难以言传的微妙之"情"具有了现实依存的物质基础;它把"情"与现实主体、主体所处环境以及触发情感的对象紧密联结...
关键词:张琦 主情说 情种 有情世界 有理世界 有法世界 
真境、情境、幻境与化境——戏曲意境的构成及其呈现形态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18年第3期17-23,32,共8页陈友峰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代戏曲美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研究"前期成果;项目编号:14WYB038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古代诗词、歌舞、绘画等艺术的最高审美追求,"戏曲意境"是在传统美学范畴"意境"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戏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舞台艺术,其所拥有的意境内涵比单质的诗、词、歌、舞、绘画等艺术,具...
关键词:戏曲意境 真境 情境 幻境 化境 
俳优侏儒的出现及其在戏曲生成中的作用与价值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17年第3期70-76,共7页陈友峰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戏曲美学思想形成与演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WYB038
俳优和侏儒在古代戏曲艺术形成中发挥着极为特殊的作用,它们与倡优、女乐构成了宫廷伎乐文化四大主体成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及其宫廷供奉的特殊身份,赋予它们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极为丰富的政治使命。使其从较纯粹的艺术角色一变而...
关键词:戏曲艺术 俳优 侏儒 喜剧品性 悲剧元素 
庙堂仪礼与巫觋表演--《诗经》《九歌》中的戏曲因素和戏曲品性
《文化艺术研究》2016年第3期90-106,共17页陈友峰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代戏曲美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4WYB038)的阶段性成果
《诗经》中的"桑间濮上之歌"走进朝堂并与"朝廷之音"相结合,为王宫廷堂上的"雅乐"补充了质野鲜活的血液,尤其一些"对话"形式的歌谣,具有初始形态的戏曲品性,为综合性表演艺术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楚辞》的某些篇章同样拥有鲜明的戏曲因子...
关键词:《诗经》 《楚辞》 装扮表演 戏曲艺术 
论戏曲时空观念的形成与审美原则的确立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16年第3期26-37,44,共13页陈友峰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戏曲美学思想转型与演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WYB038
戏曲艺术时空观念的确立和审美原则的形成,标志着戏曲艺术的最终成熟。古代中国的时空观念决定了戏曲艺术的时空原则,并进而塑就了戏曲艺术的审美原则和艺术精神。古代中国直观感悟式的思维模式以及周流循环的时空观念,促使戏曲艺术"以...
关键词:戏曲艺术 直观感悟式思维模式 循环的时空观念 以时帅空的舞台时空 
从巫礼傩仪到舞榭歌台——戏曲脸谱的形成与演变论析被引量:5
《民族艺术研究》2016年第2期175-183,共9页陈友峰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代戏曲艺术思想的形成与演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WYB038)~~
"脸谱"是构成戏曲的主要审美元素之一,也是戏曲迥别于其他戏剧形态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中国戏曲脸谱的发端和起源,与古代的巫术、原始宗教的"涂面化妆"和面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因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戏曲脸谱是在古代巫术活动和原...
关键词:原始巫术 傩仪 面具 涂面化妆 脸谱 戏曲脸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