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萍

作品数:7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叙事视角话语权文化意义文化少数民族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与文化》《闽台文化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当代少数民族汉语文学传播中的误读现象分析——以阿来《尘埃落定》为例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99-102,共4页韩春萍 
2010年度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立项课题
该文主要以阿来《尘埃落定》为例,从其传播接受情况和被误读的现象切入,从作家和读者两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当代少数民族汉语文学被误读的原因,最后提出解读少数民族文学应该紧抓文学性和民族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文学 误读 文化边缘人 民族性 
《清水里的刀子》的民间故事探源式分析
《文学与文化》2011年第3期133-136,共4页韩春萍 
《清水里的刀子》宰杀老牛为亡人做"四十"的显形文本结构之下,隐藏着一个民间隐形文本结构,即"牛妈妈"故事原型。这使该小说超越了一般民族文学题材,实现了通过叙述动物反观人类自身的思想高度和人文关怀,它既是作家文学能深入底层民众...
关键词:小说叙事 作家文学 文学题材 底层民众 文本结构 整篇小说 思想高度 艺术价值 天忌日 黄牛神 
我者的他者化——人类学视域下的《亚瑟爷和他的家族》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92-94,127,共4页韩春萍 
若将长篇小说《亚瑟爷和他的家族》置于人类学视域之下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发现作家正是通过葬礼、婚礼这两大主要仪式描写,使这部小说中的隐在人物亚瑟爷和主人公马伏祥,经由人生的通过仪礼实现了自我的成长与社会化,这一过程正是通过我...
关键词:通过仪礼 葬礼 婚礼 我者 他者 
国族本位 世界视野——论新时期甘青宁少数民族叙事文学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64-67,共4页韩春萍 
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研究生教育"课题成果
我国甘青宁地区是高原农牧文化和中原旱地文化的交叉地带,又有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文化的长期并存,各民族间长期以来的文化交流与碰撞造就了多元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新时期甘青宁文学在民族、国家和...
关键词:甘宁青少数民族作家 叙事文学 显形文本 隐形文本 
栖于文学的乡愁——厦门集美作家“原乡”的集体式追寻
《闽台文化研究》2010年第4期150-152,共3页韩春萍 
收到集美大学夏敏教授赠送的《雅集至美——厦门集美作家作品选》便被其精美的装帧吸引,俯首"悦读",一种流于文字间的淳朴直抵人心,虽然他们大多并非专业作家,但他们告诉读者他们喜爱文字,甚至有人将文学当作自己的精神寄托和信仰。这...
关键词:原乡 厦门集美 创作实绩 创作风格 精神寄托 文化情结 石板路 中国当代文学 王德威 中国文学传统 
从历史到小说——论马自祥《阿干歌》的想象化历史抒写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30-32,共3页韩春萍 
本文主要从作家创作《阿干歌》的触发点切入,首先分析了小说文白杂陈语言特征之后游移古今的叙事视点,进而指出作家在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分寸力度,最后探析了太子爱情传奇作为"最后一个"的故事模式所产生的艺术想象空间和文...
关键词:阿干歌 历史小说 “最后一个” 
红柯小说的神性书写被引量:2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24-126,共3页韩春萍 
红柯小说以新疆草原大漠为背景,极力彰显人的神性,使读者从生命的自由舒展中获得了神性存在和人性本真的意境与快意。在普遍的欲望化书写中,红柯小说很好地诠释了文学书写的神圣功能,他超越了文学的世俗教化和娱乐功能,进入了文学叙述...
关键词:红柯小说 人的神性 自我救赎 他者救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