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茂

作品数:9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意象苏轼词豪放苏词孤鸿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长治学院学报》《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王维边塞诗的情感变化与环境影响被引量:1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46-48,81,共4页王巳龙 关茂 王雅婧 
王维边塞诗有区别于唐代其他诗人的独特风格,且王维边塞诗中的情感并非一成不变,这种情感的变化也和他的境遇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直接关系。在王维诗歌创作早期,其诗歌的主要情感表现为激情与幻想的边塞情绪;到了创作中期则因其自身的...
关键词:王维 边塞诗 情感变化 分期 环境 
论苏轼的主导词风及其成因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23-25,共3页关茂 
西藏大学2015年度教科研项目"论苏轼的主导词风及其成因"(项目编号:2015011)
苏轼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但站在有宋一代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以及苏轼的整体人生视角来观照,就会发现苏轼词作的主导风格并不是豪放,而是清旷。苏轼词风格的形成与宋代的社会文化大环境有关,也与词...
关键词:苏轼  风格 清旷 
苏轼词风研究综述被引量:1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9-12,共4页关茂 
新中国成立以来研究者们对苏轼词风的探讨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豪放一枝独秀的时期主要是建国后三十年,到了八九十年代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二十世纪以来,研究者们把苏词风格探讨的重点转向了其成因上。其中,自八九十...
关键词:苏轼词风研究 豪放说 婉约说 旷达说 多样说 词风成因 
佛教对苏词的影响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20-22,共3页关茂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是"空无"不实的。佛教的这种"空无"观对苏轼产生了非常深远的积极影响,是其在经历了政治失意、各种人生打击之后仍能从各种烦恼、束缚、痛苦甚至生死中解脱出来的主要方法,也是其...
关键词:佛教 梦意象 苏轼 词风 
《周易》“象”之探究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73-75,共3页关茂 
《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和源头,对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前辈们已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过阐释,鉴于此,本文试从文学角度对"象"在《周易》中的重要地位和原因以及"象"对意象和象征手法的...
关键词:《周易》象 意象 象征手法 影响 
李白与苏轼豪放之区别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72-74,共3页关茂 
李白和苏轼历来被认为是各自朝代豪放派的代表,代表了各自朝代的时代精神和最高文化水平,但是由于社会文化环境、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等的不同,他们的豪放的内涵又是有很大区别。
关键词:李白 苏轼 诗歌 豪放 区别 
论苏轼词中之“气”
《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56-59,共4页关茂 
"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是贯穿于传统文学的一条主线。文章试从"气"的角度对苏词中的浩气、郁气、清气进行探论。
关键词:苏轼   
苏轼词中的孤鸿意象探析被引量:2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48-50,53,共4页关茂 周莹 
鸿是我国古诗词中经常使用的意象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苏轼在传统意象的基础上,在他的词作中把传统的鸿意象与自己的独特个性结合起来赋予了这个意象更为深广的感情生发空间。
关键词:鸿 内蕴 苏轼 开拓 
试论鲍照与李白的悲情观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4期50-53,共4页关茂 岳成龙 
以往研究李白与鲍照的关系者,多从文学上的传承与发扬,精神上的暗合与升华等宏观角度立论,而于二者的悲剧性命运与悲怆性诗文的异同则缺乏应有的关注。由此,拟从二人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的总体悲慨遭遇入手,上贯下彻地剖析二人怀才不遇...
关键词:鲍照 李白 悲情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