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渐佳

作品数:24被引量:9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建筑工匠人工智能建筑理论建筑创作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建筑学报》《时代建筑》《建筑遗产》《建筑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建筑学报》透镜下的中国建筑创作70年
《建筑学报》2024年第9期33-39,共7页李翔宁 周渐佳 莫万莉 王雪睿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ZD11)。
选取《建筑学报》过去70年间刊登过的近3000个建筑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的研究方法,对建筑实践的关键信息,包括设计主体、地域分布、功能类型展开分析,将作品中反映出的创作观念与《建筑学报》的议题相关联,以此勾勒...
关键词:建筑创作 设计主体 地域分布 功能类型 议题 知识网络 
日常性的建构 阿那亚北岸市集评述
《时代建筑》2024年第2期74-81,共8页周渐佳 
本文是对致正建筑在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阿那亚北岸市集的阅读.文章以毯式建筑和毯式城市主义的回顾为起始,比较了北岸市集在空间、功能、结构组织上的有效策略与形式上的偏离.文章将阿那亚北岸市集置于近年来致正的实践以及当代中...
关键词:毯式建筑 单元 复合结构 新日常性 共同性 
新主体性的诞生:人工智能时代的建筑理论被引量:4
《建筑学报》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周渐佳 闫超 何宛余 李翔宁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ZD11)。
1970年代、1990年代、2010年代至今的3个阶段构成了新主体性形成的3次原点。从技术语境和理论语境分析了3者的异同,进一步指出建筑理论在新主体性认知中起到的作用。借用技术哲学中的“人-技术”关系,提出需要以一种更为复杂、更为动态...
关键词:建筑创作 新主体性 技术语境 “人-技术”关系 人工智能 建筑理论 
地方性建造——2023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综述
《建筑学报》2023年第8期94-97,共4页周渐佳 黄印武(指导) 王骏阳(指导) 冯江(指导) 李华(指导) 
《建筑学报》于2017年推出"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至今已是第四届.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始终立足于同一个目标——直面当代中国建筑实践,思考建筑批评的文本写作与具体实践的关系.2017年的首届青年学者支持计划以"建筑批评方向"为主题,讨论建...
关键词:青年学者 建筑批评 文本写作 当代中国建筑 地方性 实践 思考 《建筑学报》 
“激活桥下空间”的上海实践——以2018—2019行走上海的桥下空间微更新试点为例被引量:7
《上海城市规划》2023年第4期57-61,共5页陈敏 周渐佳 
2018年至2019年,广受好评的“行走上海——城市空间微更新计划”以“激活桥下空间”为主题,对分布在上海中心城区的6个桥下空间试点进行方案征集。基于试点展开的更新实践,既是对这类仍处在管理模糊地带的空间类型和使用方式的探索,也...
关键词:桥下空间 更新 试点 竞赛 机制 
从具身性再思数字工匠被引量:2
《建筑技艺》2022年第7期75-78,共4页周渐佳 
随着数字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新的建造方式随之出现,人与建造工具、建造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正在经历重新书写。一部分观点认为包括机械臂在内的建造手段成为身体的扩展,重新回归建造传统中工匠的位置;也有观点认为经由数字媒介的感...
关键词:数字建造 工匠 技术 身体 具身关系 透明 
小三线建设的遗产--九三五六厂暨淮海机械厂的改造与更新被引量:3
《建筑遗产》2021年第2期132-140,共9页周渐佳 李丹锋 
位于大别山麓的九三五六厂又名淮海机械厂,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三线建设运动中安徽省内地方军工企业的布点之一,属于典型的小三线建设成果。在经历几十年的变迁之后,开始针对九三五六厂尚存的工业遗产做有主题的分阶段开发。冶是建筑...
关键词:三线建设 淮海机械厂 工业遗存 改造策略 
建造的历史 在技术史与文化史之间被引量:2
《时代建筑》2020年第3期12-19,共8页 周渐佳 
文章的写作基于这样一种立场:建造史应当被重新思考,尤其是建造史与其他历史领域之间既有的或应有的关系。文章检视了建造史与技术史之间既有的差异与这种差异的由来,接着分析建造史对文化史的塑造所作出的贡献,最后指出建造史作为一种...
关键词:建造史 技术史 文化史 结构 材料 社会建构 
人类如何? 建筑学中的人工智能被引量:3
《时代建筑》2019年第6期14-19,共6页 周渐佳(译) 
人工智能即将重塑建筑学科。在叙述人工智能与更广义的建筑自动化问题之间的关系之后,这篇文章聚焦于人类与智能机器交互的未来前景。机器理解建筑的方式与人类大相径庭。自文艺复兴以来,建筑学科就将自身定义为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对...
关键词:自动化 建筑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建筑对话 新的诗意 
数字工匠:人机协作下的建筑未来被引量:51
《建筑学报》2019年第4期1-8,共8页袁烽 周渐佳 闫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702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37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科学中心国际合作项目(GZ1162);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18DZ1205604;17DZ1203405)
从"工匠"和"工具"的概念辨析开始,一方面探讨了计算机算法作为模拟、迭代、优化以及建造的核心技术正在极大地介入并改变着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也指出物联网架构下的智能设计与建造工具正在不断增强人类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工匠 机器 智能 算法 人机共生 数字工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