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晟

作品数:17被引量:6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地质学明清之际博物自然哲学更多>>
发文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地质论评》《科学文化评论》《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科学史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鲁迅与顾琅早期地质作品新论——《中国地质略论》与《中国矿产志》知识来源考被引量:2
《地质论评》2023年第4期1589-1605,共17页白育坊 孙承晟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于1903年在《浙江潮》发表《中国地质略论》一文,1906年与同到日本留学的顾琅合作出版《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一书。它们在中国地质学史上均具有开创性并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中国矿产志》被认为是中...
关键词:鲁迅 顾琅 中国地质略论 中国矿产志 中日科学交流 
万卓志在中国的鸟类学研究(1894—1943)
《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年第1期73-90,共18页秦硕莟 孙承晟 
晚清以降,随着中国门户洞开,西方人纷纷前来中国进行博物学考察,鸟类学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鸟类学考察和研究上,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万卓志是一位长期坚持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他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鸟类考察,发表...
关键词:万卓志 鸟类学 《中国鸟类目录试编》 鸟类的中文命名 晚清民国 
蒸花取露:西方药露知识及蒸馏技术在中国的传播被引量:3
《自然科学史研究》2022年第3期289-305,共17页孙承晟 
香料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商品之一。西方的香料自汉代开始传入中国,在唐宋时期尤盛,其中有一种来自阿拉伯地区的蔷薇露,深受时人青睐,但阿拉伯通过蒸馏制取蔷薇露的方法并未在中国被全面接受。阿拉伯的蒸馏技术传入欧洲后,与...
关键词:药露 蔷薇露 香水 蒸馏技术 熊三拔 《泰西水法》 赵学敏 
科学与主权:晚清民国时期西方学者在中国的地质学考察被引量:2
《地质论评》2021年第6期1838-1851,共14页孙承晟 
晚清随着中国国门洞开,西方学者、传教士、商人、探险家以"科学无国界"的旗号,将中国视为一个巨大的"露天博物馆",纷纷来华进行各种科学考察。其中比较著名的如庞佩利、李希霍芬、塞切尼、奥勃鲁切夫、维理士、安得思以及斯文·赫定等,...
关键词:晚清民国 地质学考察 庞佩利 李希霍芬 斯文·赫定 科学 主权 
在商业与科学之间:金绍基的科学活动及其身份转型被引量:1
《科学文化评论》2020年第1期56-72,共17页孙承晟 
金绍基(1886-1949)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商人、学者和科学赞助者。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因受丁文江、翁文灏、葛利普等人影响,金绍基20世纪20年代开始从事贝类研究,是中国贝类学的开拓者。有感于其父母的向学之心和当时中国科学的落后,他凭...
关键词:金绍基 贝类学 北京博物研究所 沁园燃料研究室 浔商 转型 
清宫西洋仪器的收藏、分等与新知传播 以《仪器总说》为中心
《科学文化评论》2017年第6期55-67,共13页孙承晟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青年人才研教特别支持项目"观测与礼制:西方科学仪器在中国的传播(1600-1800)"
自明末传教士入华以来,西方科学仪器以进贡、购置、仿制等方式大量输入宫中。以新发现的清宫抄本《仪器总说》为中心,辅以其他文献,对清宫西方科学仪器的收藏与分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从形制或工艺等方面清宫科学仪器被分为三等,与瓷...
关键词:科学仪器 仪器总说 皇朝礼器图式 清宫 分等 摄光千里镜 
“他乡桃李发新枝”:葛利普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被引量:4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6年第3期341-357,共17页孙承晟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地质学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项目编号:KZZD-EW-TZ-01)
葛利普1920年应丁文江之邀来华,出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和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室主任。本文以中西档案及民国报刊文献为基础,还原葛利普在北大的授课、演讲活动,以及被聘为北大和中基会"研究教授"之经过,揭示他对北大乃至中国古生物学...
关键词:葛利普 北京大学 中基会 研究教授 古生物学 地质学 进化论 遗传学 
海进海退和大陆漂移之地球“沧桑”史——葛利普的脉动和极控理论被引量:2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5年第4期470-486,共17页孙承晟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地质学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项目编号:KZZD-EW-TZ-01)
葛利普(Amadeus W.Grabau,1870~1946)的科学贡献主要在于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全球性脉动和极控理论。因其着眼点在于整个地球之历史,故后者更受其重视。本文对葛氏脉动理论的产生、发展、影响及相关背景进行了...
关键词:葛利普 脉动理论 极控理论 地质学 古生物学 海进 海退 大陆漂移 
葛利普与北京博物学会被引量:15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5年第2期182-200,共19页孙承晟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地质学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项目编号:KZZD-EW-TZ-01)
葛利普是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他自1920年来华后,不仅对中国的古生物学和地质学教育与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生物学的发展也十分关心。在他的号召下,1925年成立了北京博物学会,吸引了当时在北京及部分外地...
关键词:葛利普 金绍基 北京博物学会 北平博物学会 北平博物杂志 生物学 地质学 
明清之际西方“三际说”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被引量:4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4年第3期259-271,共13页孙承晟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大项目"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
三际说是西方近代以前用以解释各种大气现象最为重要的理论,明清之际经传教士输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的气象知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梳理了利玛窦等人所译介的三际说,分析士人面对这一学说的新奇,他们多以传统的元气说或阴阳理论加以理...
关键词:三际说 三域说 气象学 亚里斯多德 熊明遇 揭暄 游艺 明清之际 科学交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