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

作品数:6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美学文学解读观物取象摹仿论取象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月刊》《文史哲》《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现代中国画革新的美学反思被引量:1
《学术月刊》2001年第10期60-65,共6页成立 
本文从美学角度反思现代中国画革新的历史。中西审美文化在这个领域进行了一场历史性的较量。中国画领域的中西比较研究在美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上 ,开中西文化比较之先 ,具有重要的始发意义 ,无论中西合璧派或借古开今派 ,都为弘扬中华审...
关键词:中国画 审美意识 艺术风格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读者研究与阅读类型被引量:2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22-26,共5页成立 
重视读者及文学阅读规律的研究 ,是当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趋向。“假想的读者”的不同等级 ,体现了文学活动主客体之间不同的虚拟性关系。在这一方面 ,西方学者已经作有大量而深入的研究 ,对这方面研究作概况性介绍 ,并对主要学派的代表性...
关键词:读者 误读现象 阅读类型 读者研究 文学批评 读者类型 
论文学解读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被引量:1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59-63,共5页成立 
本文从萨特的《词语》入手 ,围绕阅读主体与意向性客体 ,有我与无我 ,当场性与非当场性诸对立面 ,对文学解读过程所显示的极为特殊的主客观之间虚拟的对象化关系作出分析 ,并认为 ,澄清这种特殊关系是认识文学规律的前提。
关键词:文学解读 主体 客体 意向性客体 虚拟对象化 
中国文学解读理论初探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19-25,共7页成立 
关键词:文学解读 以意逆志 文献解释学 文学作品 《易传》 言不尽意 知人论 《圣经》 文学解释 文学解读学 
有别于“摹仿论”的“取象说”被引量:3
《文史哲》1997年第2期20-25,共6页成立 
中国历史上的“观物取象”说,有着巫学与美学的双重来源与涵义。前者源于《周易》,专指卜筮者观天察地,制作“卦象”的过程;后者见于《左传》,特指制器者铸铜造器,设计“纹样”的过程。这两种“观物取象”由分到合的历史交融,便...
关键词:“象” 观物取象 中国美学 《周易》 “形” 摹仿论 中国绘画 天地自然 中国艺术美学 《左传》 
象·数·形——比较美学札记被引量:1
《学术月刊》1996年第6期83-90,共8页成立 
“象·数·形”是《周易》开创的天人合一、时空互渗的三维思维模式,它引发了中国美学和艺术对尽意之象、境界、气韵、悟性以及生命意味的执著追求。“形—数”这一物我对立、时空分离的二维思维模式与文化模式,启示后人对西方美学和艺...
关键词:“形” “象” 《周易》 比较美学 中国美学 “数” 伊奥尼亚学派 思维模式 亚里士多德 辩证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