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扬华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红楼梦》政治小说贾母林黛玉小说创作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红楼梦学刊》《学习与探索》《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贾母与薛宝钗被引量:2
《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1期226-233,共8页曾扬华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是全书的中心事件。后四十回把这一悲剧的主要制造者归之于老祖宗贾母亲自主持的掉包计,而且故事情节编写得颇费心思,“出闺成大礼”与“焚稿断痴情”
关键词:贾母 薛宝钗 《红楼梦》 人物形象 林黛玉 
孟子的人格魅力被引量: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49-56,共8页曾扬华 
孟子不但是一个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个有丰富个性的人物,有特别的人格魁力。他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提出了关于“大丈夫”的名言。他拒绝不义之财,又不绝对重义轻利。他对原则十分执着,又懂得权变。他强调人应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
关键词:孟子 战国时期 儒家思想 人格 魅力 正气 伦理道德 理想 成因 家庭教育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与批评被引量: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10-14,35,共6页曾扬华 
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在近代有着很大的影响 ,他把小说的社会作用推到无限之高。但以冷静的眼光分析 ,他的理论核心和实践却是非科学的。他心目中的所谓小说 ,主要是政治小说 ,他的“小说革命”的目的 ,是要使小说为他的改良主义政治...
关键词:梁启超的小说 理论与批评 政治小说 近代的小说创作 
从“末世感”到《好了歌》被引量:1
《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S1期257-260,共4页曾扬华 
从“末世感”到《好了歌》曾扬华《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几百年来引起了人们无数的感叹和议论。平心而论,单这四段唱辞,倒也并无什么太深奥的内涵,它只是表示了一种人生无常,不必过于去追求身外的功名富贵这种古人常有的思想罢...
关键词:《红楼梦》 曹雪芹 末世 《好了歌》 “了” “好” 知识分子 明中叶以后 王阳明 孔尚任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
《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1期140-141,共2页曾扬华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曾扬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在群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四部小说,也是学界研究最勤、同时也似乎...
关键词:小说研究 古典小说 中国古代 《三国志通俗演义》 新成果 论稿 《西游记》 《红楼梦》 孙悟空形象 英雄史诗 
曹雪芹与郑板桥
《红楼梦学刊》1984年第3期185-208,共24页曾扬华 
人们常常拿曹雪芹与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相比较,以此说明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这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中无与伦比的作家。他的《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曹雪芹毕竟是生活在一定时代的中国土壤上...
关键词:曹雪芹 郑板桥 红楼梦 贾宝玉 文艺思想 作家 历史地位 文艺作品 林黛玉 共同性 
“红袖”与“情痴”,爱情与政治
《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4期1-12,346,共13页曾扬华 
这一辑发表曲曾扬华同志的《“红袖”与“情痴”,爱情与政治》一文,从甲戊本《凡例》中的一首七律谈起,因小见大,比较有说服力地论证了《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而非爱情小说,虽然爱情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但不能含混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红楼梦 爱情悲剧 政治小说 爱情小说 有情痴 政治内容 写作方法 作者 曹雪芹 贾宝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