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利

作品数:16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最蓝的眼睛》研讨型教学英国文学语言主体性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江苏外语教学研究》《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影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加拿大原住民冰球中的共同体意蕴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66-72,共7页李长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21&ZD28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美印第安文学中的共同体书写研究”(21BWW067)。
加拿大建国初期,民族主义者通过文化盗用与民族想象完成了身份认同。然而,加拿大“想象的共同体”却无限遮蔽了原住民投注于冰球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作为一种起源于原住民社会的普通运动,原住民冰球彰显出鲜明的共同体特质:作为一种沟通...
关键词:加拿大冰球 原住民冰球 民族想象 共同体意蕴 
《荒野猎人》中的他者想象与帝国叙事
《衡水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121-124,共4页李长利 苏如峰 
2016年度斩获多项大奖的《荒野猎人》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从故事角度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虽然该片对印第安人表现出悲悯的情怀,但如果仅据此就将该片看作是印第安题材影片的一个突破也显然十分草率。事实上,影片更多是通过硬汉形象的塑...
关键词:电影 《荒野猎人》 他者想象 帝国叙事 
《布雷伯夫的幽灵》:基于莎剧叙述的印第安史诗戏剧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5期125-137,共13页陈红薇 李长利 
在《布雷伯夫的幽灵》中,印第安剧作家丹尼尔·大卫·摩西将莎剧《麦克白》的幽灵叙事引入北美印第安历史和仪式文化之中,构建了一部基于莎剧结构的印第安史诗叙述。透过传教士布雷伯夫的幽灵、部族中"食人魔"的传说及"休伦大逃亡"事件...
关键词:《布雷伯夫的幽灵》 《麦克白》 印第安史诗戏剧 仪式文化 印第安版“出埃记” 
厄德里克儿童文学中的印第安性书写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21-125,共5页李长利 邵英俊 
文章从印第安人的动物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印第安人的家园意识三个层面入手,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厄德里克的儿童文学四部曲。该四部曲充盈着印第安的民族灵魂和血脉,是对印第安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民族性格的精妙注解。厄德里...
关键词:厄德里克 儿童文学 印第安性 人类学意义 
安妮·贝克《电影》的戏剧艺术
《电影文学》2015年第7期118-121,共4页李长利 裔文军 
2014年普利策戏剧奖得主安妮·贝克的《电影》,通过三个地位卑微、性格怪异、前途暗淡的影院员工的日常生活反映经济与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底层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剧中人物之间时而"断断续续",时而"滔滔不绝"地交谈,达到了一种在声...
关键词:安妮·贝克 《电影》 技术时代 艺术 
英语学习的美学观照被引量:1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66-69,共4页李长利 苏如峰 
语言的产生在人类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语言除了具有其实际功能之外,也有独特的娱乐和美学功能。发掘、感悟以及模仿语言中的美学特征能有效促进英语学习的效果。在这一美学观...
关键词:美学 语言共通性 英语学习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最蓝的眼睛》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43-46,共4页李长利 裔文军 
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分析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从"文本历史性"角度再现客居他国的黑人的困境,以及作品通过对"黑即是美"的口号的建设性批判参与历史的重构。从"历史文本性"角度,作品对官方话语提出质疑并完成解构,同时展...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 新历史主义 文本历史性 历史文本性 话语权 
《最蓝的眼睛》中的身体政治被引量:3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23-126,共4页李长利 裔文军 
通过对小说《最蓝的眼睛》中身体暴力的分析,展现非裔美国人的生存困境。同时,身体中也蕴涵着对身体暴力的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利于黑人主体性的构建。两种在身体中相互抵制的力量是社会权力机制作用的结果,这种身体暴力以及对身体暴...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 身体政治 主体性 
名似实不同——中西玄学诗比较
《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42-44,72,共4页李长利 刘贵生 
玄学诗在中西文学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虽两者都冠之以"玄",但此"玄"却相差悬殊。文章从内涵、题材、语言风格和审美感受上来探讨名似实不同的中西玄学诗。
关键词:中西玄学诗 内涵 题材 语言风格 审美感受 
陌生化实现的新审美效果——《离别辞:节哀》的玄学特点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17-118,共2页裔文军 李长利 
玄学诗因其独特的写作技法和深邃的哲思而深受关注。文章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来分析玄学派诗人代表人物约翰.多恩之作《离别辞:节哀》中的奇喻,以探讨奇喻化玄学手段带来的新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离别辞:节哀 奇喻 陌生化 新审美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