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芳

作品数:9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儿童精神分裂症结构式家庭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躯体形式障碍抑郁症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脑外伤患者人格改变与智力水平及损伤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34-35,共2页贾刚 韩丽娟 郑诚 沈怡芳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院内课题(编号:2015021)。
目的:探讨人格改变程度在脑损伤对智力水平影响中的作用,即探讨人格改变程度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SPCPTBI)和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148例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司...
关键词:脑外伤 人格改变 智力水平 
动力性人际治疗及其在治疗焦虑抑郁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8年第7期520-524,共5页郑诚 李晓驷 沈怡芳 贾刚 
动力性人际治疗秉承了精神分析/动力学、荣格分析学等学派的理念,整合了依恋理论、客体关系理论、人际精神分析理论和心智化理论的优势,在16次的短程治疗过程中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但目前国内精神科或基层医疗机构尚未...
关键词:抑郁 焦虑 动力性人际治疗 综述 
关于抑郁症自杀风险因素及其评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四川精神卫生》2015年第5期482-484,共3页贾刚 郑诚 沈怡芳 
每年全世界都会有上百万的人发生自杀.自杀行为(Suicidal behavior,SB)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而是从最轻微的只存在自杀意念到最严重的自杀死亡的一个连续谱.Bruffaerts等[1]在研究中建立了自杀模型,根据访谈结果判断划分为只存在自...
关键词:抑郁症 自杀风险 评估 
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调查及综合干预研究被引量: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385-388,共4页刘寰忠 郜见亮 潘多 沈怡芳 王克永 
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应用技术资助项目(编号:09B130)
目的回顾性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影响因素并进行前瞻性综合干预研究,探讨改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方法。方法首先回顾性调查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儿童精神分裂症诊断...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儿童 预后 干预 
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回顾性调查被引量:2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年第2期77-79,共3页刘寰忠 沈怡芳 刘晓林 曹小梅 郜见亮 潘多 
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应用技术资助项目(09B130)
目的:了解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状况。方法:对166例我院出院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横断面预后评估。结果:随访2~4年的时间内共90例患者复发(54.5%);63.7%患者预后良好,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 I)评分〈4分。以12...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儿童 预后 
1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结构式家庭治疗被引量:8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年第3期207-208,共2页沈怡芳 李晓驷 
目的 探讨结构式家庭治疗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方法 依据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 ,应用加入、活现、重构等技术 ,对 1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家庭治疗 ,共 8次 ,历时 4mo。结果 患者月经恢复 ,疑病减轻 ,情绪稳定 ,与母亲关系改善 ,相伴...
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 结构式家庭治疗 
精神病专科医院心理门诊首诊患者和来访者构成分析被引量:6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沈怡芳 张晓莉 李泽爱 
目的 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心理门诊的工作意义。方法 总结合肥市精神病医院心理门诊1a中首诊患者和来访者的资料,并予描述性分析。结果 心理门诊首诊患者共823人,其中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患者占38.9%;儿童青少年占心理门诊首诊...
关键词:专科医院 心理门诊 首诊患者 来访者 
门诊应用森田疗法治疗惊恐障碍效果分析被引量:1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年第3期161-161,141,共2页沈怡芳 张晓庆 
目的 观察门诊森田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3例惊恐障碍患者进行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应用门诊森田疗法辅助治疗。治疗前后均使用生活量表3(LS3)进行自评,并于治疗后由患者依据以下标准自评临床疗效:①痊愈:无惊恐发作和担...
关键词:门诊森田疗法 惊恐障碍 维持治疗 
抑郁症自杀临床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第S1期11-12,共2页沈怡芳 张晓莉 
对48例诊断明确的抑郁症住院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和观察,力图对抑郁症自杀问题有所阐明。1.及时认识、诊断和治疗,是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有效方法。2.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和行为的产生,主要源于抑郁症症状,而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无直接...
关键词:抑郁症 自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