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佶

作品数:23被引量:11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主题:SARS-COV新型冠状病毒引物测序宏基因组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病毒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RT-qPCR方法对新冠病毒4种基因型鉴定的可行性研究
《病毒学报》2024年第2期266-273,共8页杨潇雨 牛培华 田晓灵 王衍海 夏百成 赵一鸣 燕鸽 程平 郑丽舒 马学军 王佶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广泛传播强调了对该病毒进行持续监测的紧迫性,以便早发现并采取预防措施。虽然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作为SARS-Co...
关键词:SARS-CoV-2 Omicron BF.7/BA.5.2/XBB/BQ.1及亚分支变异株 实时荧光定量PCR 应用评价 
2018年甘肃省平凉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子特征被引量:3
《病毒学报》2021年第2期349-355,共7页何小周 董茂星 殷启凯 胡玉坤 付士红 张益 李樊 李洋 何英 王佶 聂凯 申辛欣 许松涛 梁国栋 张晓曙 王环宇 马学军 
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项目号:2018ZX10102001),题目:突发急性传染病诊断试剂参考品及评价技术研究;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项目号:2018ZX10734404),题目:重要传染病病原标准化鉴定关键技术研究和参比库建立;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18JR3RA040),题目:甘肃省东南部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因素和防控策略经济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31900156),题目:我国北方地区夏秋季节成人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项目号:2015SKLID505),题目:我国媒介传播病毒性脑炎的流行及病原学特征。
为研究甘肃省2018年蚊虫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的分子特征,2018年7月上旬在甘肃省平凉市4个县采集蚊虫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开展乙脑病毒筛查;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乙脑病毒基因扩增阳性蚊虫标本进行深度测...
关键词:甘肃省 蚊虫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利用宏基因组纳米孔测序方法检测模拟临床样本中的基孔肯雅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被引量:3
《病毒学报》2020年第3期377-384,共8页王佶 张瑞卿 孙振璐 任浩 陈操 董小平 马学军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号:2018ZX10713002),题目:病毒性传染病病原谱和病毒基因变异变迁规律研究;“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号:2017ZX10104001‐002),题目:基于全基因组的病毒网络化监测和溯源技术体系研究;“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号:2018ZX10711001),题目:病毒感染高通量快速检测与应急筛检技术研究。
基于二代测序的宏基因组测序方法(m-NGS)在理论上可以无偏性地检测样品中的所有生物,在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领域彰显了突出的作用。但其实验流程复杂,需要操作者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才能获得准确而丰富的诊断信息。因此,需要建立更简...
关键词:纳米孔测序 宏基因组测序 RNA病毒检测 基孔肯雅病毒 辛德毕斯病毒 
应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评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临床病毒学的影响被引量:1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0年第1期23-28,共6页李洋 张益 于石成 何小周 杨梦婕 王佶 金承刚 马学军 王琦琦 
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2018ZX10711001,2017ZX10302301-004-002,2017ZX10104001,2018ZX10713-0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315300,2018YFC1315305)。
目的评估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对临床病毒学的定量影响。方法分别收集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0-2018年如下记录:每年新增全基因组病毒记录数量;每年新增病毒发现...
关键词: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项目评价 高通量测序 临床病毒学 
2017年5月至12月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被引量:10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9年第3期275-279,共5页樊涛 韩彦洁 张瑞卿 于盼辉 赵莉 齐菊菊 李鑫娜 王瑞欢 孙一硕 赵剑 胡川泽 王佶 孙素真 马学军 
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2018ZX10711、2018ZX10713-002001、2017ZX10104001);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自筹项目(182777153)
目的了解河北省儿童病毒性炎病原学特点。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5月2017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样本399例,采用结合自动化工作站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Sanger测序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的病毒核酸。运...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病原谱 自动化工作站 实时荧光定量PCR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病毒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8年第2期214-219,共6页王佶 马学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TFC1202700,2016YFC1200903,2017YFC1200503);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302301-004,2017ZX10104001)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ONT)公司开发出了商业化的纳米孔测序仪-MinION。相对于二代测序技术平台,MinION的主要特点是读长长、简单快速、便携性高且可以实时分析测序数据。各国的研究人员也已经逐步将MinION应用于病毒检测...
关键词:纳米孔测序 MinION 病毒基因组测序 病毒检测 
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在不明原因发热的血液样本中检测到人细环病毒被引量:15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8年第2期145-149,共5页张益 芜为 王佶 申辛欣 何小周 杨梦婕 马学军 
国家重大研究计划(2016TFC1202700,2016YFC1200903);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2017ZX10302301-004,2017ZX100101,2017ZX10104001)
目的阐明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血液样本中用常规方法难以检测到的潜在病原。方法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序列非依赖的特性对病原核酸进行随机捕获,随后采用多重链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 二代测序 宏基因组 人细环病毒 
埃博拉疫情期间孕妇的医护与管理工作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7年第5期472-478,共7页王佶 刘军 马学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120090)
2014-2016年的埃博拉疫情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埃博拉病毒病暴发,无论规模还是影响范围都是空前的.孕妇在疫情流行期间所面对的困难是复杂多样的,值得我们深入关注.本综述拟通过总结世界卫生组织在西非疫情暴发期间颁布的准则以及疫区孕妇...
关键词:埃博拉病毒病 怀孕 孕妇 医疗护理 管理 
2015年~2016年石家庄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被引量:17
《病毒学报》2017年第2期180-185,共6页于盼辉 王佶 李静洁 颜腾飞 陈晨 申辛欣 孙素真 马学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号:2016YFC120090);题目:媒介防控与应急处置技术与产品研究
为了解石家庄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特点,同时研究病原学资料与临床资料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全自动工作站,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15年10月~2016年9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样本...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病原 儿童 实时荧光定量PCR 
寨卡病毒:老对手带来的新威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年第5期458-458,共1页王佶 
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于1947年被首次分离。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该病毒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共有39个国家先后报道了寨卡病毒在当地的流行状况或者提供了一些间接的流行病学证据,病毒感染的影响范围在逐步扩大。寨...
关键词:病毒感染 寨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神经系统疾病 首次分离 世界范围 流行病学 流行状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