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斐

作品数:8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华裔美国人身份建构杂糅后殖民解读城市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外语教学》《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全球化与帝国空间建构——解读《橘子回归线》中的空间非正义被引量:1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86-93,共8页王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9YJC752029);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社科)(JAS180186);集美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C62004)。
以美国日裔作家山下凯伦的《橘子回归线》为文本范例,借鉴已有和新兴的空间理论并结合“帝国”“全球主义”“跨国移动”等后殖民主义论述,对文本中基于民族/国家的边界控制、种族/阶级的都市空间区隔而建构的非正义空间进行解读,剖析...
关键词:帝国空间 全球化 《橘子回归线》 空间非正义 
我乃声音之名,名之声音——新奴隶叙述《爵士乐》中的“声音”与非裔主体建构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76-81,共6页王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WW063);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FJ2015C181);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FJ2017B068)
作为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文本,美国非裔女作家莫里森的新奴隶叙述《爵士乐》是一本融汇了非洲口头习俗和音乐传统并戏仿奴隶叙述的"说话书",其爵士乐般的叙事手法逾越西方经典文学典律进而消解西方宏大叙事,使非裔离散主体的历史得以在爵...
关键词:新奴隶叙述 《爵士乐》 戏仿 说话书 
追寻城市中的空间正义:美国非裔都市叙事嬗变初探被引量:2
《外语教学》2017年第6期104-108,共5页王斐 林元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非裔美国涉奴题材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3BWW063);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空间视阈下的美国少数族裔城市文学研究"(项目编号:FJ2015C1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国非裔都市叙事以美国城市的兴起和变迁为背景,书写其所属族裔在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身份建构、族群文化记忆和族裔空间配置。如何逾越主流社会中已经配置好的既定空间以及对抗、颠覆主流的种族主义论述,重新创造本民族生存的空间正义...
关键词:空间正义 美国非裔都市叙事 主题内涵 文本特征 争议问题 
创伤记忆中的历史书写——《爵士乐》中的新奴隶叙述研究被引量: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78-83,共6页王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非裔美国涉奴题材小说研究"(编号:13BWW063);福建省社科青年项目"空间视阈下的美国少数族裔城市文学研究"(编号:FJ2015C181)
新奴隶叙述以在文本中指涉奴隶制时代以及后奴隶制时代的创伤记忆,重新诠释非裔自身历史,对抗白人历史观、官方话语以及知识权力网络,从而实现族裔身份认同和社群建构。新奴隶叙述文本《爵士乐》将多卡丝构成小说主要人物的"记忆现场"(s...
关键词:新奴隶叙述 《爵士乐》 记忆现场 创伤记忆 历史重写 
我母亲/我自己——论《乡村女孩三部曲》中“她故事”的重写与再现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77-82,共6页王斐 林元富 
国家社科基金"当代非裔美国涉奴题材小说研究"(13BWW063);集美大学"后殖民语境下的爱尔兰文学研究"课题(WY201104)
当代爱尔兰女作家艾德娜·奥布莱恩在小说《乡村女孩三部曲》中通过言说爱尔兰女性在民族主义、父权主义和天主教会重负下所遭遇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重写再现"她故事"——父权社会中真实的女性经历,表达其对女性生存空间的关注,从...
关键词:爱尔兰民族主义 父权主义 爱尔兰女性 她故事 主体性 
父权文学传统描绘下的爱尔兰地图——浅论后殖民主义关照下的爱尔兰文学传统与爱尔兰民族主义被引量:3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18-122,共5页王斐 
集美大学"后殖民语境下的爱尔兰文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WY201104)阶段性成果
文章以由话语绘制而成想象的地图(cartographic presentation)探讨爱尔兰父权文学传统借由书写、再现的行为,在延续凯尔特文化传统的过程中重新建立自身主体性,进而重新绘制爱尔兰的新地图的尝试。但同时透过解析叶芝、希尼等爱尔兰男...
关键词:地图 爱尔兰父权文学传统 爱尔兰民族主义 
东方魅力与文本策略——论《接骨师之女》的中国意象书写被引量:2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67-71,共5页王斐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擅长在作品中融入丰富的中国意象,在赢得批评界好评和读者追捧的同时,却也被某些文化民族主义者贬斥为具有共谋性的异国情调,展示了根植于西方话语的东方刻板印象。以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为个案,从"借鬼发声"的...
关键词:谭恩美 东方魅力 文本策略 中国意象 华裔身份 
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金斯顿《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后殖民解读被引量:4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75-80,共6页王斐 
美国华裔作家马克辛·洪·金斯顿在小说《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中就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建构以及华裔社群的建设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与探索。小说试图创建霍米·巴巴所倡导的"第三空间",运用杂糅的策略打破主流社会强加于华裔的刻板形...
关键词:金斯顿 《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 华裔美国人 身份建构 杂糅 第三空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