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山林

作品数:47被引量:4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终极关怀宗教精神终极关怀精神精神家园意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平顶山学院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艺效果应当作为基本范畴进入文艺理论教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54-56,共3页胡山林 
文艺效果是文艺从业者及大众谈论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工作时经常使用的术语,是文艺理论的基本概念,但在文艺理论教材中却是缺席的。把文艺效果作为基本范畴进入文艺理论教材是完善文艺理论体系的需要;是对历史传统继承的需要;是当...
关键词:文艺效果 理论范畴 进入教材 深化细化 
希腊先民的人生觉解——希腊神话的人生解读被引量:1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第2期101-107,共7页胡山林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希腊乃至世界文学、文化的源泉之一。从社会历史视角看,希腊神话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希腊人的世界观和氏族社会的生活状况。从人生视角看,神话故事表现了希腊先民对人生基本问题的理解和认...
关键词:希腊神话 人生解读 人生觉解 
出征与回乡:人类永恒的心灵张力场——奥德修故事意蕴之我见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46-48,59,共4页胡山林 
贯穿荷马两大史诗的奥德修的故事大而化之可概括为两个关键词:出征与回乡,二者都是奥德修的心结、愿望和生活支点。出征是社会性需求,即生存需求、理性需求、外在需求,而回乡却是发自内心的感情需求、感性需求、内在需求。出征与回乡两...
关键词:出征与回乡 心灵张力场 普世象征意义 对现代人的启示 
史铁生作品的灵魂深度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41-45,共5页胡山林 
哲学家周国平认为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最有灵魂的作家,在灵魂缺席的时代,有史铁生是中国的幸运。本文专门讨论史铁生作品的灵魂深度,认为他的灵魂深度表现于自我省察、自我拷问、自我忏悔、追随心魂、与神对话几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灵魂深度 自我省察 自我拷问 自我忏悔 追随心魂 与神对话 
信任匮乏氛围中一位可信任的高官——评《曲终人在》的主人公欧阳万彤
《许昌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54-57,共4页胡山林 
在人们对官员信任严重匮乏的氛围中,《曲终人在》塑造出一位为政清廉,让读者信任的高官欧阳万彤,这应该视为作品的一个重大成就。欧阳万彤之所以取得读者信任,主要原因有:不完美而又近乎完美的人格操守;承认心中恶念,却始终坚守善的底...
关键词:可信任高官 人格操守 灵魂深度 做人风格 现实意义 
史铁生的宗教观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61-64,共4页胡山林 
由于命运的不幸,史铁生为求思想上的解脱看了一些宗教类的书,也曾不断地谈佛说道谈信仰谈宗教。这期间,史铁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对宗教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形成了独具精神个性的宗教观。主要内容是:佛(神)不是福报的源泉而是苦难里心魂的...
关键词:宗教 宗教观 宗教精神 心魂救路 灵魂归宿 
欣赏、鉴赏的区别及对语文教学的启迪被引量:1
《中国教师》2011年第13期59-61,共3页胡山林 
一、问题的缘起"欣赏"和"鉴赏"是语文(尤其是文学)教学及大众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两个概念,但如果追问一句,它们的涵义究竟是什么,人们却未必都能说得清——正所谓"你不问我我还清楚,你一问我我反倒糊涂"。不过,仅仅是...
关键词:语文教学 欣赏 鉴赏 文学艺术 使用频率 日常生活 专家学者 从业者 
史铁生作品的人道主义精神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60-64,共5页胡山林 
史铁生作品中流动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人的主题,体现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具体表现在,关怀人的生存处境,关怀人的内在灵魂,以人道主义为准则判断问题,倡导宏博的爱愿等。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在当下中国文化语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史铁生作品 人道主义 终极关怀 
让艺术走向大众 走进人生被引量:1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62-66,共5页胡山林 
艺术应该走向大众走进人生,也能够走向大众走进人生;艺术要想生存和发展,也必须走向大众走进人生。艺术走向大众和人生的途径是,从狭隘单一的社会政治视角下解放出来,从人生视角解读艺术,借助艺术透视人生。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人生,古...
关键词:艺术 走向大众 走进人生 人生视角 人生意蕴 
心何以安——论屈原的精神支柱被引量:1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6期66-70,共5页胡山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终极关怀:文学深层精神价值研究";项目编号:06BZW009
屈原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第一座巍巍丰碑,屈原之所以为屈原,就在于其作品中奇特、强悍的精神力量。支撑屈原精神世界的支柱主要有:美政———执著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内美———高洁纯粹的美好情操;神灵———超验世界的精神主宰。其...
关键词:屈原 精神支柱 美政 内美 神灵 精神信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