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宝麟

作品数:35被引量:12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教育经费抗战时期国民党清末学堂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民国档案》《学术月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公款公产与清末兴学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21年第10期47-63,共17页蒋宝麟 
清末十年间,官方与民间共同兴办新式学堂。各类各级学堂创办伊始,几乎在在需款,经费的压力远甚传统教育。因此,各类公款公产往往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不同性质学堂的经费来源。科举制废除后,书院、宾兴、学堂等款全面转型为新式教育经费。...
关键词:公款公产 学堂 士绅 教育经费 
公款公产与清末兴学
《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第4期148-163,共16页蒋宝麟 
清末十年间,官方与民间共同兴办新式学堂。各类各级学堂创办伊始,几乎在在需款,经费的压力远甚传统教育。因此,各类公款公产往往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不同性质学堂的经费来源。科举制废除后,书院、宾兴、学堂等款全面转型为新式教育经费。...
关键词:公款公产 学堂 士绅 教育经费 
从京师大学堂到学部:清末中央教育财政的形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21年第4期53-69,共17页蒋宝麟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既是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同时担负教育行政之责,于经制财政外另立新的经费收支体系。1904年,总理学务处承接了大学堂的教育行政与经费管理职能。清廷于1905年底设学部以承担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学部成为新政背...
关键词:京师大学堂 学务处 学部 中央教育财政 
清末财政预算体系中的教育经费编制研究被引量:1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1年第1期116-131,共16页蒋宝麟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末新式学堂与近代中国教育财政的起源研究”(批准号:14CZS044)成果之一
清末宣统年间的全国性试办预算,标志西式预算制彻底取代传统奏销制,是中国财政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从1901年清廷兴学开始,分层级的新式教育经费体系逐渐形成。在清廷试办全国性的宣统三年(1911)预算后,各级教育经费的收支编制被整合进入...
关键词:清末 财政预算 清理财政 教育经费 国家与地方 
清末废科举后科举经费体系的转型被引量:2
《近代史研究》2021年第1期90-105,161,共17页蒋宝麟 
在清代,官方存有一套直接服务于各级科举考试与官学生员的科举经费体系。科举制度废除后,科举经费体系并未随废科举而消亡,各种科举经费转用于新式教育。虽然各级官府的各项旧有科举经费的用途与收支方式发生变化,但其固有来源大致未改...
关键词:科举经费 废科举 学堂 教育财政 
一·二八停战后的上海市保安队与八一三战事的起源被引量:2
《民国档案》2020年第4期67-74,共8页蒋宝麟 
1932年5月5日《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中国正规军无法驻守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改设保安队负责警备。保安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实际意义上的警备部队,隶属于上海市保安处。1936年4月,保安处改组为保安总团,其员额与装备逐渐加强。同时,上...
关键词:一·二八事变 淞沪停战协定 上海市保安队 八一三淞沪会战 
从京师大学堂到学部:清末中央教育财政的形成被引量:4
《历史研究》2020年第5期108-129,222,共23页蒋宝麟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既是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同时担负教育行政之责,于经制财政外另立新的经费收支体系。1904年,总理学务处承接了大学堂的教育行政与经费管理职能。清廷于1905年底设学部以承担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学部成为新政背...
关键词:京师大学堂 学务处 学部 中央教育财政 
清末的省界、学额与省教育经费--以三江(两江)师范学堂为中心的考察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20年第9期94-108,共15页蒋宝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ZS044)。
1902年,两江总督刘坤一、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在江宁筹设三江师范学堂,1903年该学堂正式开办。1906年,三江师范学堂改名为两江师范学堂。与其他省城学堂情况不同,该学堂同时招收江苏(含宁属与苏属)、安徽、江西四省(属)学子,而经费主要...
关键词:三江师范学堂 两江师范学堂 学额分配 行省制 两江总督 江南省 
晚清科举与学堂并立时期传统教育经费用途的转化被引量:3
《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第4期167-175,共9页蒋宝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ZS044)。
清代是中国传统科举制度发展最为完备的时期,除了官方支出的科举经费外,还有书院费、宾兴费、学田收益及其他各类教育经费。从甲午战败之后,尤其是从1901年底开始,中国各地广设新式学堂。在1905年科举制废除之前,科举与学堂并立。各级...
关键词:科举制 书院 学堂 教育经费 
从“内外”到“中西”:金陵大学顶层治理结构的转变被引量:3
《史学集刊》2020年第3期61-74,共14页蒋宝麟 
在创校初期,金陵大学校内的教学与行政采西化模式,与中国本土的教育体制几乎没有关系。在当时,这是所有的中国教会大学的共性。在1927年以前,金陵大学的顶层治理由托事部和理事会构成“内外”结构。托事部由各合作差会合作设于美国,对...
关键词:金陵大学 教会大学 托事部 理事会 校董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