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全昌

作品数:11被引量:1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蜱螨目褐稻虱粘虫棉铃虫苏芸金杆菌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上海农业学报》《上海农业科技》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粘虫种群动态的计算机模拟被引量:1
《上海农业学报》1997年第4期75-79,共5页王冬生 吴世昌 袁全昌 
通过室内试验和分析,建立了粘虫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模型、发育的时间分布模型、产卵与成虫寿命及温度的关系模型等;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引入同龄组的概念,建立了适合于估测变温条件下粘虫种群动态的计算机模拟模型。运行结果表明...
关键词:粘虫 种群动态 计算机模拟 模型 
使用机动喷雾器带来的农药残留问题初探
《上海农业学报》1996年第1期95-96,共2页顾言真 郑惠忠 袁全昌 汤鹰 王建明 
用不同喷雾器(药械)喷洒化学农药后,青菜上的农药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在农药品种和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用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器喷洒,青菜上的农药残留比使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喷洒时高2.2~4.5倍。蔬菜接近收获期不宜...
关键词:喷雾器 农药残留 蔬菜 
华东地区园林叶螨的初步研究(蜱螨目:叶螨总科)被引量:6
《华东昆虫学报》1994年第2期20-25,共6页王冬生 马恩沛 袁全昌 
笔者经过数年的调查研究,查知华东园林植物上叶螨种类90种,分属3科22属.文章报道了这些种类及其新的寄主植物和分布.研究发现,酢酱草如叶螨、柑枯全爪螨、构始叶螨、截形叶螨、神泽叶螨、柏小爪螨、合肥埃须螨、俄勒冈小扁螨...
关键词:二点叶螨 园林植物 种类 分布 寄主植物 柑桔全爪螨 朱砂叶螨 蜱螨目 标本 初步研究 
棉铃虫幼虫感染苏芸金杆菌不同菌株后的取食量存活率及存活时间
《上海农业学报》1994年第1期57-60,共4页王冬生 袁全昌 马承铸 顾真荣 赵京音 
把不同苏芸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菌株的发酵液分别配入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初孵幼虫,3d后仍然存活的幼虫换喂未用药剂处理的人工饲料,观察它们的存活时间、取食量和发育进度。HD-1对棉铃虫击...
关键词:棉铃虫 苏芸金杆菌 取食量 存活率 
上海地区的褐飞虱生物型变化
《上海农业科技》1993年第6期22-22,共1页王冬生 陈德明 袁全昌 
褐飞虱(Nilaparvatazlugens Stal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在上海地区不能越冬,每年从热带、亚热带地区通过季风迁入上海。为了掌握褐飞虱的发生动态,指导褐飞虱抗性品种的选育及其防治,我们从1979年开展了对褐飞虱生物型的监测工作。方法是...
关键词:褐飞虱 生物型变化 上海地区 
苏芸金杆菌(BT)能增加棉铃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敏感性
《上海农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334-335,共2页王冬生 马承铸 袁全昌 顾真荣 
利用昆虫病原物来控制害虫的危害,是近年来害虫管理上的重要措施.虽然很多昆虫病原物还远不能作为生物杀虫剂或杀虫效果还不能达到完全控制害虫的目的,但可用来提高害虫对化学农药的敏感性(Bcll 和 Mclaughlin,1970;Listov 和 Ncsterov,...
关键词:苏芸金杆菌 棉铃虫 敏感性 杀虫剂 
粘虫(Mythimna seperata)为害小麦的产量损失和幼虫密度及生育期的关系
《上海农业学报》1993年第4期64-68,共5页袁全昌 余小兰 
研究进一步确定了粘虫(Mythimna seperata)为害损失同幼虫密度和小麦生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幼虫密度下,生育期越晚,受害越轻。数据表明,临界受害期在5月10日前后,过了5月15日,即使全部叶片都受害,产量也不会受影响。本研究同...
关键词:粘虫 小麦 产量损失 密度 危害 
细纹新须螨雄螨的发现(蜱螨目:细须螨科)被引量:4
《上海农业学报》1993年第2期77-78,共2页王冬生 袁全昌 马恩沛 
首次报道细纹新须螨 Cenopalpus lineola(Canestrini and Fanzago)雄性个体的发现及其形态特征。
关键词:细纹新须螨 雄螨 新种 
螟虫长距茧蜂的预测方法和保护利用
《上海农业学报》1991年第3期65-70,共6页刘德钧 袁全昌 龚德英 姚瑞新 
螟虫长距茧蜂是玉米螟幼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虫态历期随温度升高及寄主龄期增高而缩短。玉米螟幼虫被寄生率的大小与玉米螟虫口密度、该天敌的数量、湿度和降雨量有关,相关式为:Z=1.2284+2.6521x_4+0.8913x_5-4.6525x_6±1.2205。第二...
关键词:螟虫长距茧蜂 寄主龄期 动态模型 
几个籼粳稻品种(系)的褐稻虱抗性评价被引量:3
《上海农业学报》1991年第2期10-15,共6页陈德明 袁全昌 胡国文 唐健 马巨法 陈忠孝 潘群威 汪树俊 崔寿柏 黄恩友 
粳稻资源中抗褐稻虱的抗源尚未发现。目前生产中应用的粳稻抗褐稻虱品种(系),均是通过导入籼稻抗褐稻虱基因培育而成。本研究采用我国目前推广的沪粳抗、P119(品系),秀水620、秀水664、秀水04等粳稻和IR_(64)、87_(品4)、87_(品6) TN_1...
关键词:粳稻 褐稻虱 抗性 综合评价 籼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