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小群

作品数:27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长篇小说新中国成立访谈文革师生关系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学习博览》《南方文坛》《江淮文史》《名作欣赏(上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邢野和《平原游击队》的命运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7年第6期40-44,共5页邢小群 
我的父亲邢野是一个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是1955年上演的电影《平原游击队》。共和国成立后到“文革”结束的二十几年中,国产电影的数量本来不多。到了“文革”,很多电影成为“毒草”,《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几部片子,就...
关键词:游击队 平原 国产电影 “文革” 《地道战》 共和国 地雷战 
“潜伏者”黄慕兰
《江淮文史》2017年第2期145-151,共7页邢小群 
今年2月,已110岁高龄的黄慕兰去世了。这位人瑞,1926年参加中共,1955年因潘汉年案牵连,被监禁、审查20余年;出狱后奔波10年,为自己和同人洗冤申辩。90岁时,动手书写自传,105岁时终得付梓出版。有人说她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
关键词:中国革命 潘汉年 岁时 自传 
我与口述历史
《江淮文史》2016年第2期138-148,共11页邢小群 
我是怎么介入口述史的 我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的教师,专业是中国当代文学。我的第一本口述历史专著是《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 在此之前,1990年代我受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风云人物采访录》的影响,做过关于右派的专题采...
关键词:口述历史 《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人物采访录 中国当代文学 新闻体裁 90年代 专题采访 
在饥饿线上挣扎的1960年
《江淮文史》2014年第3期60-76,共17页何方(口述) 邢小群(整理) 
何方,陕西临潼人。生于1922年。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在延安外语学校学习俄文。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张闻天的助手.先后任驻苏联大使馆研究室主任和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1959年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挨批,何方在外交部也成了“右倾...
关键词:饥饿 挣扎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右倾机会主义 国际问题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 研究室主任 
十八年前对梅娘的一次采访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3年第6期19-21,共3页梅娘 邢小群 
梅娘老人于今年5月7号仙逝。知道她平静地走向极地,很是欣慰。我去送别,想到她一生所受的磨难,心里很是酸楚。和梅娘认识,很偶然。十八年前,《南方周末》鄢烈山知道我正在采访右派,告诉我,梅娘是上世纪40年代北方知名作家,也是右派,并...
关键词:梅娘 采访 《南方周末》 知名作家 40年代 联系电话 鄢烈山 张爱玲 
周家往事——对话周启博
《江淮文史》2013年第3期45-58,共14页周启博 丁东 邢小群 
安徽东至周家,是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迹的家族。第一代周馥出任封疆大吏,推动口岸开放通商;第二代周学海、周学铭皆为光绪年间进士,周学熙为近代工业先驱、教育先驱和民国财政总长;第三代周叔弢为实业家、收藏家,周叔迦为...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历史 对话 口岸开放 光绪年间 近代工业 第一代 第二代 周学熙 
在江青那里工作的日子——杨银禄访谈
《江淮文史》2012年第5期23-45,共23页丁东 邢小群 
丁东:您是哪年担任江青秘书的? 杨银禄:我是1967年底去的,1973年6月份走了。1973年8月份开“十大”,我已经去了学习班。学习班大概两个多月,我又休息了两个月。家也搬了,原来我爱人在钓鱼台工作,也不准在钓鱼台工作了。我们就...
关键词:江青  钓鱼台 学习班 爱人 
失忆年代,文学何为?——从散文创作到小说创作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2年第8期5-8,F0002,共5页邢小群 
我们处在一个失忆的时代。普遍的情况是:二十岁的人不知道三十年前的历史真相,三十岁的人不知道四十年前的历史真相,四十岁的人不知道五十年前的历史真相,五十岁的人不知道六十年前的历史真相。权力的总体精神导向是遮蔽和失忆,一...
关键词:失忆 小说创作 散文创作 文学 历史真相 大众传媒 三十年 教科书 
祖父印象——黄且圆访谈
《江淮文史》2012年第4期53-63,共11页丁东 邢小群 
黄且圆女士生于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她的祖父黄炎培先生,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也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出任政务院副总理...
关键词:祖父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科学院 印象 现代职业教育 1939年 
“极地”的探索者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1年第10期110-111,共2页邢小群 
最早接触胡杰的纪录片,是2003年9月。当时,胡杰带着《寻找林昭的灵魂》的初版,到北京小范围放映,征求意见。林昭的故事,我早就通过文字有所了解。但胡杰的影片,还是让我的心灵受到猛烈的撞击。林昭这位单纯、热情、充满理想主义...
关键词:《寻找林昭的灵魂》 探索者 北京大学 理想主义 “右派” 纪录片 胡杰 中文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