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莉

作品数:79被引量:26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蒙古族文化传承观音信仰个案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化遗产》《民族艺术》《民族文学研究》《民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态文明视域下中国节日体系的价值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邢莉 
在全世界共同认同建构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作为农耕大国,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汉代已经成形的我国的节日体系是根据二...
关键词:生态文明 中国 节日 价值 
北京东岳庙的构建与元代王权的中华文化认同被引量:1
《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第3期173-180,共8页邢莉 
统一中国的元世祖在宗教上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政策,采纳了道教玄教派代表人物提出的在元大都建构东岳庙的建议。东岳庙是道教信仰和民间信仰的文化空间,其起源于源远流长的泰山神的敬畏与崇拜,属于农耕文明的文化传统。从中国王朝续替的...
关键词:北京 东岳庙 元代 王权 认同 
敦煌女性观音图像叙事与民间传说叙事的互动与文化传播
《普陀学刊》2023年第1期109-120,301-302,共14页邢莉 
敦煌女性观音造像的女性化、人间化、世俗化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碑刻文物河南平顶山的《大悲菩萨传》描述了妙善公主修成正果化为千手千眼观音的传说。妙善公主的传说一方面与佛经的理念相契合,另一方面又阐释了中国女性观...
关键词:观音 图像 传说 互动 传播 
清代蒙古族与汉族商贸空间的开拓与文化耦合被引量:1
《青海民族研究》2023年第2期126-130,共5页邢莉 赵月梅 
清代以来,蒙古族与汉族在蒙古高原开拓了广泛的商贸空间,并创立了具有特点的商贸运作模式,促成文化耦合。这是清代蒙古高原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与互动的标识之一。这一时期蒙古族与汉族商贸文化的交融与互动是在面对世界资本主义...
关键词:清代 蒙古族 汉族 商贸 耦合 
月中之兔与兔为药神被引量: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第1期26-32,共7页邢莉 
我国源远流长的月亮神话与兔的形象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古人的思维中,月亮周而复始的运行与兔子匝月而孕的生理特征有某种契合。在汉代的图像叙事中,西王母图像系统与捣药的玉兔形成了不可缺一的完美组合,在上层统治者渴望成仙与下...
关键词:月亮 神话  药神 
中华文化共同体建构视域下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2期85-86,共2页邢莉 
中华文化共同体是中华民族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表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不断演进的原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源泉。我们认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长期互动和交融,是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文化基础,理解和强化中华...
关键词:文化共同体 游牧文化 农耕文化 中华文化 历史互动 共同体建构 视域下 整体视域 
刘锡诚《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述评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6期121-125,共5页邢莉 
《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刘锡诚先生自1990年以来30篇神话论文的汇集,著作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是对于我国神话的研究,下篇是对于神话学者的评述。无论是上篇对各类神话的阐释,还是下篇对于著名学者神话研...
关键词:耄耋老人 神话研究 商务印书馆 刘锡诚 人文关怀 文明古国 
中华文化共同体建构视域下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被引量:5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88-96,共9页邢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互动与文化传播研究”(14BMZ054)。
我们应该纠正以往的单一民族历史叙事和文化叙事模式,把大中国的历史叙事和文化叙事纳入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互动交融之中。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基石。中华文化共同体是在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碰撞、交流、...
关键词:游牧文化 农耕文化 中华文化共同体 公共文化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对于民间信俗的文化认同——以泾川西王母信俗在当代的建构为个案被引量: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第4期20-27,共8页邢莉 
甘肃泾川的西王母信俗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民间信俗(西王母信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当地民众、政府及台湾地区信众的共同参与下,文化空间王母宫重新构建,约定俗成的庙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域下获得了合...
关键词:西王母 祖先崇拜、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社会 
从当代蒙古族与汉族的族际婚看两个民族的文化互动被引量:2
《青海民族研究》2022年第2期66-74,共9页邢莉 那仁毕力格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草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互动与文化传播”(批准号:14BMZ054)阶段性成果
由于清代以来大量的汉族移民进入到内蒙古区域,形成了蒙汉杂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本文调查了内蒙古乌兰浩特附近的乌兰哈达镇及葛根庙镇的七个村落蒙古族与汉族族际婚的状况,认为近距离的接触是促进蒙、汉族际婚的契机。族际婚的媾和及两...
关键词:当代 蒙古族 汉族 族际婚 文化 互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