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军

作品数:13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紫式部日本社会因果图书馆改革意境之美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译林》《电影评介》《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电影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小偷的斯芬克斯因子解读——以中村文则的《掏摸》为中心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孙淑华 郑爱军 
1.引言日本芥川奖作家中村文则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缪、卡夫卡、太宰治等人的影响,善于描写人性中黑暗恶劣的阴暗面。他凭借小说《掏摸》获得第4届大江健三郎文学奖并入围美国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中村始终注重塑造反社会的小人物形象,...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 斯芬克斯因子 社会伦理问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 太宰治 卡夫卡 加害者 加缪 
漫漫长夜
《译林》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梅原满知子 郑爱军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浪翻滚,热得人们浑身发软。六岁的我一边哭着一边赤脚追赶着母亲:“妈妈!我也要一起去!”尽管我拼尽全力,但还是追不上。突然,脚下的石头一绊,我摔倒在地,大声地呼喊:“妈妈,妈——妈....
关键词:妈妈 母亲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那些曾经轰动日本社会的作品
《译林》2014年第3期36-42,共7页永江朗 郑爱军 
春秋迭易、岁月轮回,日本文学杂志《文艺》从1933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81个春秋。几度破产重组,阅尽了世间沧桑变故。它经历了怎样的社会变迁、走过了怎样的奋斗之路、为读者奉献了哪些优秀作品?且听永江朗细细道来。
关键词:破产重组 小林多喜二 文学杂志 吉川弘文馆 改造社 孤立化 江朗 任度 小田实 石川达三 
日本語における主観と客観の比較研究——「カラ」と「ノデ」の因果関係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12年第1期226-229,共4页郑爱军 
1はじめに原因.理由を表すとき、よく「から」と「ので」を使用する。「から」は主観的で、「田中さん、私がしますから、もう帰ってもいいですよ。」前件を後件の原因·理由として主観的に措定して結び付けられるものであるから、この...
关键词:理由 措定 研究 原因 日本 
百花齐放 各领风骚——日本主要文学大奖综述
《译林》2012年第3期193-195,共3页郑爱军 
日本诞生了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令世人瞩目.人们在惊奇之余,也对日本文学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日本不但重视教育,也非常重视文学事业的发展,名目繁多的文学奖就是证明.日本不仅有芥川文学奖、川端康成文学奖、三岛...
关键词:直木奖 川端康成 文学大奖 芥川文学奖 文学奖项 紫式部 大江健三郎 
迷失自我的“俺”——第五届大江健三郎文学奖获奖作品《俺! 俺》述评
《译林》2011年第5期207-209,共3页郑爱军 
日本的文学奖名目繁多,层出不穷,闻名遐迩的有芥川奖、直木奖等.但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大江健三郎文学奖(以下简称大江奖)却是一个陌生的奖项.此奖项是日本三大出版社之一的"讲谈社"于2005年10月,为纪念建社一百周年和大江健三郎文学创...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 思考力 文学奖 日本文学 获奖作品 芥川奖 迷失自我 
中日文化交流之千年恋——《源氏物语》中的中国元素
《译林》2010年第5期202-204,共3页郑爱军 
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被誉为日本文学的登峰之作,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书共百万余字,涉及三代人的生活,历时七十余载,出场人物多达四百多位.小说主要以源氏...
关键词:《源氏物语》 紫式部 中日文化 中国元素 
日本大学图书馆管理制度刍议被引量:9
《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第11期100-103,共4页郑爱军 孙淑华 
介绍日本是世界上图书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营方面积累很多宝贵经验,日本大学图书馆的开放普及程度、分级采购管理制度、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联机联合目录共建等日常管理制度都走在世界前列,最大限度地实...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管理制度 图书馆改革 
父亲被引量:1
《译林》2010年第1期172-176,共5页小松知佳 郑爱军 
我用力和着盆里的肉馅.今天晚饭我要做汉堡. 妈妈非常担心地过来偷看.在她眼里我总是个孩子,不过,今天即便如此我也非常高兴. "噢,纱江干得不错啊!"父亲说着也进来了,厨房里显得更挤了.
关键词:录像带 摄像机 
评电影剧本《雪国》之“物哀”美学
《电影文学》2009年第13期92-93,共2页孙淑华 郑爱军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历时十余年才创作完成,1966年作为电影首次搬上银幕。“物哀”美产生于日本的平安时代,是指作为客观对象的“物”和作为主观感情的“哀”,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和谐情趣。作为美意识,“物哀”是一种带有...
关键词:川端 雪国 物哀 美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