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信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人山水画笔墨考索古代文人山水画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美与时代(美学)(下)》《艺术教育》《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文艺理论与批评》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温故笔墨 知意万方——研寻古代文人山水画的“价值结构”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2期112-114,共3页郭忠信 
关键词:文人山水画 价值结构 中国古代 笔墨 万方 社会文化背景 历史必然 人生理想 
笔墨意象 各出机抒——清‘四王’与‘四僧’山水画艺术之见异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41-142,共2页郭忠信 
本文从“四王”与“四僧”山水画的产生,以及所处的时代,形成的相关因素,思想意识,审美取向,和存在的两种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了刍议。以引发我们在今天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中,启迪一份感悟。
关键词:四王 四僧 复古主义 革新意识 
佛禅思想与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被引量:1
《装饰》2007年第2期88-89,共2页郭忠信 
本文着眼于传统文化,从“佛禅”、山水画渐变与时代特征的角度,探寻了“佛禅”对画家观照自然与崇尚理意的相通境界,情寄笔墨与山水的思虑表现,以及南北宗论在山水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文人山水画 笔墨 禅意 禅境 南北宗论 
自然笔墨 意象万方——宋院体画与元文人山水画之异同
《艺术教育》2006年第11期28-29,共2页郭忠信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出的多层次,多风格的中国山水画,是由社会环境,人类的沟通融合与审美理想以及文化传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发展而来的,宋元时期是最具完善的绘画理论渊源和丰富的传世珍品的历史时期,浏览中国绘画史,当我们面...
关键词:文人山水画 宋元时期 院体画 笔墨 异同 万方 意象 历史条件 
仕隐两兼 逸情山水——从董其昌山水看“松江画派”之异同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6年第10期47-48,共2页郭忠信 
生于明代后期,过着仕隐两兼生活的董其昌,受社会风气的熏染,既接受儒家的教诲,又受佛家、道家的影响,以静逸之气写胸中自然丘壑,来排遣躁动之尘气,因而其审美意识明显地带有时代烙印。
关键词:董其昌 松江派 明代后期 松江画派 山水画家 仕隐 
考索明代山水画的流派与交融被引量:1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5期127-128,共2页郭忠信 
关键词:山水画家 明代 流派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致良知” 伦理纲常 程朱理学 
酣畅秀逸 意蕴幽然——从沈周山水看“吴门画派”之异同
《艺术教育》2006年第9期20-20,共1页郭忠信 
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是一代又一代先贤们智慧的结晶,历代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史的主流,它的传承、演变和发展,都离不开那些杰出的名师大家在对人生、社会、自然进行了理智的思考以后。
关键词:吴门画派 山水画 中国 传统文化 沈周 绘画艺术史 艺术形式 
象由心生·境生象外——考索古代文人山水画家心象的构成
《装饰》2006年第8期38-39,共2页郭忠信 
本文从古代文人山水画家的心象构成中包含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思想基础、审美理想以及书画同源的表现方法进行了分析。这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和创作中国山水画应该是有益的。
关键词:文人山水画 心象构成 文化传统 笔墨手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