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隐

作品数:211被引量:1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林晓娜邵明珍庞明启张玉璞木斋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汕头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山水熏染下的仕宦心态嬗变——解缙自书诗赏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7期103-106,共4页杨娟 
解缙现存草书真迹《自书诗卷》手书七首诗作,大致反映了解缙在贬谪粤西、交趾期间的流寓经历,是研究解缙晚年真实心态的一手文献。现依其行迹路线和宦游动向将七首诗歌划分为三个时间阶段,结合文本探析解缙贬谪时期的徘徊状态和心路历程...
关键词:解缙 自书诗 贬谪 仕隐心态 
汪道昆的仕隐矛盾与复古文学的发展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56-61,95,共7页张慧子 
汪道昆多次仕与隐的经历,使其一生处于仕隐矛盾的漩涡之中,即使隐居长达二十余年,仍未达到“真隐”之境,最终形成亦进亦隐、亦隐亦进的人生矛盾。究其根源,是因汪道昆作为儒者的身份,既难以完全放下国之大任与仕途之志,又想得到自我心...
关键词:汪道昆 仕隐矛盾 复古文学 
梁有誉辞官考及生卒年补考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18-22,92,共6页郑丽梅 张慧琼 
关于梁有誉辞官原因的记载主要有三种说法,即因病说、念母说和因严氏父子说。透过梁有誉辞官前后与友人相赠答的诗歌,结合史料和逻辑推理可知,梁有誉辞官与当时朝官恐怖逼仄的生存环境关系更大,加上远离故里,梁有誉内心纡郁难释,所以表...
关键词:梁有誉 辞官 嘉靖 仕隐 生卒年 
论葛洪的隐逸思想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苏俊霞 霍建波 
葛洪亦道亦儒的人格在《抱朴子》一书中格外凸显,但纵观其一生,仍是道家全身避害的隐逸思想在他的精神领域居于主导地位。葛洪系统探讨了隐逸和政治的相关问题,以“出处同归”“立言助教”“隐显任时”和“修仙求道”来消解隐逸和政治...
关键词:葛洪 隐逸思想 仕隐矛盾 
论王弼玄学思想对仕隐观念的变化
《汉字文化》2024年第4期168-170,共3页张佳琪 
魏晋玄学首开于何晏、王弼,汉末老庄思想的抬头,让无数受困于经学之风的士人嗅得一丝清新简约之风,但朝代更迭、军阀混战的时代境遇下,“仕”与“隐”又是摆在士人面前的棘手问题,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是生死问题、礼教问题,更是名教与道教...
关键词:仕隐 举本统末 以无为本 圣人有情 
论宋代亭园诗文中的主体意识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5期217-217,共1页郝美娟 魏晓虹 
士人园林是中国隐逸文化的基本载体,它承载了士大夫完善理想人格的意义,反映了士人对仕隐进退的平衡取舍。宋代吏隐文化蔚然成风,亭园山水具备了完善人格、抛却俗累、安顿心灵的文化功能,士大夫文人精心地叠山理水。
关键词:士大夫文人 吏隐 仕隐 完善人格 士人园林 隐逸文化 理想人格 主体意识 
论宋代亭园诗文中的主体意识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3期42-43,共2页郝美娟 魏晓红 
士人园林是中国隐逸文化的基本载体,它承载了士大夫完善理想人格的意义,反映了士人对仕隐进退的平衡取舍。时至宋代,在吏隐文化的影响下,亭园山水具备了完善人格、抛却俗累、安顿心灵的文化功能,对士人而言极为重要,由此亭园诗文大量涌...
关键词:吏隐 仕隐 完善人格 士人园林 主体意识 隐逸文化 理想人格 诗文 
积雨辋川庄作
《月读》2023年第7期27-28,共2页(唐)王维 叶嘉莹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解读】王维曾经两度去山中隐居,他既有做官的俸禄,又有隐居的闲适,可以说是仕隐两得。辋川位于陕...
关键词:五言绝句 《辋川集》 辋川 裴迪 宋之问 仕隐 王维 
《全唐诗》七律中“青山”意象的象征意蕴
《汉字文化》2023年第7期85-87,共3页林翠 
《全唐诗》七律中意象纷繁复杂,“青山”意象尤为突出。“青山”意象的使用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本文从唐朝的儒家思想、仕隐矛盾、道教审美三个角度结合诗歌分析去探讨“青山”的象征意蕴。
关键词:青山 儒家 仕隐 道教 
“鸟”意象的发展变化与陶渊明的出处选择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年第2期81-85,共5页吴秀芳 
陶渊明的一生是从矛盾到和谐的。从自由高飞的“高鸟”到身不由己的“羁鸟”,最后在自然中找到归宿的“归鸟”,陶渊明诗歌中呈现出的“鸟”意象不同形态,正符合诗人一生从仕隐矛盾到臻至和谐的过程,分别对应了每一阶段诗人的心理,是特...
关键词:陶渊明 “鸟”意象 仕隐矛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