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隐心态

作品数:23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邵明珍庞明启张玉璞高美玲邹志勇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湖南社会科学》《北方文学(中)》《许昌学院学报》《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山水熏染下的仕宦心态嬗变——解缙自书诗赏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7期103-106,共4页杨娟 
解缙现存草书真迹《自书诗卷》手书七首诗作,大致反映了解缙在贬谪粤西、交趾期间的流寓经历,是研究解缙晚年真实心态的一手文献。现依其行迹路线和宦游动向将七首诗歌划分为三个时间阶段,结合文本探析解缙贬谪时期的徘徊状态和心路历程...
关键词:解缙 自书诗 贬谪 仕隐心态 
论朱彝尊的酬赠诗与仕隐心态
《中国诗歌研究》2022年第1期84-98,共15页黄鹏程 
酬赠诗的研究应当回到诗人具体的创作场域,符合酬赠诗的社交属性与功能。在博学鸿儒科征聘的背景下,清初诗人朱彝尊的酬赠诗数量显著增加。他积极参与京城的文学活动,酬赠诗是其融入京城诗坛的社交媒介,并在出处矛盾中表达对出仕的渴望...
关键词:酬赠诗 朱彝尊 仕隐心态 
彭孙贻、彭孙遹仕隐心态与清初士人的出处选择
《学术交流》2022年第3期169-181,共13页刘文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14ZDB076);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彭孙贻、彭孙遹与清初文坛”(YJSCX2020-007HLJU);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一般项目“彭孙贻与清初文学生态”(NJSY21255)。
彭孙贻、彭孙遹兄弟为明末清初海盐重要文人。入清后,彭孙贻选择退隐,彭孙遹谋求仕进。彭孙贻隐居家乡,却不乏对彭孙遹求仕的鼓励。彭孙遹入仕新朝,却萌发“朝隐”之思。二人隐逸之缘由,主要为甲申之难所留下的创伤性记忆所引起的对遗...
关键词:彭孙贻 彭孙遹 仕隐心态 创伤性记忆 家族传衍 
儒释道视野下的孟浩然仕隐心态新考
《文学教育》2022年第7期45-47,共3页纪懿恬 
孟浩然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文采斐然却终生布衣。孟浩然的仕宦与隐逸之路具有特殊性,他固然有求仕心态,但诗中一直流露出对“隐”的向往同样值得关注。综合考虑儒释道三家对孟浩然影响的复杂性,并结合盛唐时代背景,紧扣具体诗作再来解读...
关键词:孟浩然   心态 儒释道 
朱熹仕隐心态探微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93-99,136,共8页陈必应 郝永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FZXB067)。
朱熹生七十一年,五十年间历事四朝,有着坎坷曲折的入仕经历。又因其思想构成复杂,儒、佛、老皆有所影响,且受其“公体正用,体用如一”公正思想的影响,朱熹仕隐心态也较时人有所不同:在“达”与“穷”之变中追求“公”与“正”的实现,既...
关键词:朱熹 仕隐心态 公正思想 佛老思想 
从家庭伦理的羁绊看陶渊明的仕隐心态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4,共4页徐韫琪 
北京大学翁洪武科研原创基金(编号WHW201803)。
在陶渊明的诗文创作与仕隐选择中,家庭、宗族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家庭的贫困、复兴的重任既成为他出仕的动力,又带给他难以承受的负担,仕宦奔波与归隐家园的矛盾更令他的为宦生涯充满犹疑。另一方面,陶渊明在对家族传统的建构...
关键词:陶渊明 仕隐 家庭 伦理 
陈献章的内圣外王之学与仕隐心态被引量:1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1期90-96,共7页高美玲 
<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资助专项课题(2016GZY14)
明代大儒陈献章作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位承传创变的重要人物,进一步发展儒家内圣外王学说,使之与心性修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内圣之学。作为一位真正的儒者,他对贯穿儒家血脉的内圣外王之学的执着使他无法忘却肩负的道义...
关键词:陈献章 内圣外王之学 仕隐 心态 
略论晚唐五代山水画屏与仕隐心态
《城市学刊》2018年第2期65-70,共6页刘远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发[2017]3109号)
屏风是我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饰以绘画,在实用价值之外被赋予了艺术品性,成为人们寄托精神情怀的重要载体。山水画是晚唐五代时期屏风中最常见的图景之一,形象地折射出当时人们的喜好、品性与精神世界,成为探寻晚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晚唐五代 山水画屏 仕隐心态 
论白居易郡斋诗中的“散吏”与“幽人”形象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0-14,114,共6页常雪纯 
郡斋诗,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中唐时期出现了较为集中的大量创作,诗歌表达的内容多为诗人在出处之间难以抉择的思想矛盾。基于这种矛盾,中晚唐诗人在郡斋诗中时常流露出一种以吏为隐的仕宦心态,这种仕宦心态发展至白居易更具独特性。其具...
关键词:郡斋诗 散吏 幽人 仕隐心态 
传统仕隐观念与宋前士人的仕隐心态与行为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17年第12期20-27,共8页张玉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08BZW036)
在传统的仕隐观念中,儒家虽主张"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最终目的还是"仕","隐"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退避策略。道家基于其对社会现实的彻底否定,主张隐遁避世,全身远祸。出世的佛教虽然在其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日渐世俗化,但其本质上仍然是...
关键词:儒佛道 仕隐观念 宋前士人 仕隐心态 “中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