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国

作品数:26被引量:21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抑郁抑郁症心理健康心理学老人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诊断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医药指南》《祝您健康》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拨开“疾病疑云”
《大众心理学》2019年第3期10-11,共2页杨琳琼 陈福国 
家长来信:儿子小达今年上高一,一次学校的艾滋病科普课后忧心忡忡,担心在乡下理发店刮脸时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我们好不容易才消除了他的困扰。其实近一年来,他频繁出现对自己身体患病的担心,为此常常很烦躁、消极,觉得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关键词:焦虑障碍 信念系统 自动想法 
无人理解的身体不适——一例躯体化障碍的认知干预
《大众心理学》2017年第8期9-11,共3页潘俊 陈福国 
家长来信:儿子小曲,上初三了,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而且最让人头痛的是从去年3月份开始,小曲一直感到自己的身体不适,经常出现腹部疼痛,心悸头晕,浑身乏力等症状。对于小曲痛苦的躯体感受是真是假,家里人也都搞不清楚。
关键词:躯体化障碍 腹部疼痛 学习成绩 认知干预 躯体症状 认知治疗 治疗师 躯体形式障碍 行为干预 功能失调 
认知行为治疗在女犯心理干预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第6期944-948,共5页李翠萍 艾佳 柴晓东 孟瑛 陈福国 
随着目前世界范围内女犯人数的不断增长,女犯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及再犯问题也愈加严重。认知行为治疗对女犯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具有明显效果。除了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之外,辩证行为疗法、正念疗法等新技术的运用具有显著疗效。临床研...
关键词:女犯 心理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沪上老人爱“劈硬柴”
《自我保健》2011年第10期69-69,共1页陈福国 
在上海,找几个朋友聚餐,大家以AA制的形式平分餐费,叫“劈硬柴”。老人爱“劈硬柴”,喝茶、闲聊,对心理健康有很多帮助。 珍贵的“氛围圈” 老人和老人在一起。爱讲“老话”。同龄老人带有时代印记,大家一起聊天。易形成良好的...
关键词:老人 心理健康 社会学 
上海市高等院校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被引量:3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第8期906-909,共4页吴平 陈福国 
目的调查上海市高等院校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2009年1月—2009年2月选取上海市1 800名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SCL-90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18-29岁)比较确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比例,...
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 症状自评量表 心理健康 
摆脱阴影 走进阳光——防治抑郁症
《祝您健康》2008年第6期4-5,共2页陈福国 
抑郁是一种低落的情绪状态。抑郁的人比较悲观,愉悦感丧失,自我感觉不佳,对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常有自责倾向及自我评价低下,还会伴有失眠、乏力、疲劳、疼痛及食欲不振等身体方面的不适。抑郁症则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情...
关键词:抑郁症 患者 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剂 不良反应 帕罗西汀 喜普妙 情绪状态 药物治疗 情绪低落 
抑郁症情绪变化有规律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第4期78-78,共1页陈福国 
很多患过抑郁症的人都有雷同的体会,就是在一天中自己的情绪有比较明显的起伏性变化,这是抑郁症症状中很有特征性的一个表现。其起伏变化规律通常是:
关键词:抑郁症症状 情绪变化 特征性 
抑郁/焦虑症患者诊疗中心态和家庭关系的变化被引量: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第2期183-185,共3页鲁威 陈福国 
目的研究神经症(抑郁/焦虑症)患者在诊疗期间心态和家庭环境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家庭环境量表(FES)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等工具...
关键词:抑郁 焦虑 心理状态 家庭关系 
住院医师自我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2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年第11期1034-1034,共1页张妍 陈福国 
住院医师是目前职业压力较高的人群,近年来离职倾向明显上升,而目前国内没有针对这一人群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可以了解目前年轻住院医师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其与职业压力、离职倾向等的相关作用,为降低年轻医师的离职率提...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住院医师 职业压力 年轻医师 离职 人群 
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年第4期377-378,共2页张妍 陈福国 
自我效能感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教学、心理健康、职业决策等方面都起到相当的作用。自80年代以来,国外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相当多,其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国内心理学界的广泛注意,本...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心理健康 社会认知理论 心理学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