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璇

作品数:4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青少年网络青少年虚拟自我自我展示心理机制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特殊教育》《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大众心理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脑功能影像学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第11期75-80,共6页李红霞 金盛华 顾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青少年网络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批准号:ACA100004)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起医学和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目前,神经影像学在网络成瘾研究中的应用为预防、干预和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可视化"的科学依据。本文首先对网络成瘾的界定...
关键词:脑功能影像学 青少年 网络成瘾 
幸福在哪里?——辨析幸福的迷信观念
《大众心理学》2013年第10期31-32,共2页顾璇 
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人工作、学习与生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获得幸福,几乎没有哪个正常的个体是以不幸福或痛苦为人生目标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广大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后,...
关键词:幸福生活 迷信观念 社会生活 广大人民 中国经济 
道德伪善的心理机制:基于双加工理论的解读被引量:7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4期580-584,共5页孙嘉卿 顾璇 吴嵩 王雪 金盛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ACA100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道德伪善是一种认为自己比他人道德,但却无法达到自己声称的道德水准的倾向。使用双加工理论的解释框架对道德伪善的心理机制进行总结和归纳后发现,认知偏差、解释水平及道德推脱等认知加工机制和自我提升、自我欺骗及道德的心理许可等...
关键词:道德伪善 双加工理论 正直 认知加工 动机 
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被引量:12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2期262-266,共5页顾璇 金盛华 李红霞 吴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ACA100004)资助
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可分为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工具包括网名、个人信息、虚拟化身、图片等。虚拟自我有别于现实自我,但虚拟自我可视为现实自我的延伸。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个体差异对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的影响,并关注青少年网络自我...
关键词:网络自我展示 青少年 虚拟自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