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野

作品数:71被引量:14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术数市场经济周易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天津社会科学》《现代哲学》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隐私、符号与资本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7期35-36,共2页何丽野 
隐私是当今时代的热点问题。但是当前的隐私研究与讨论,基本只限于法学范围。西方国家普遍把隐私权看作每个人基本的权利,争议只在于从人权的角度来说言论自由权和隐私权哪个更优先。但是,如果仅从人格权来讲隐私,那么人格权最主要的特...
关键词:言论自由权 隐私权 人格权 研究与讨论 人权 抽象的人 法学 权利 
隐私、符号与资本被引量:1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年第1期18-27,157,共11页何丽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交换理性批判”(19FZXB089)阶段性成果
隐私是个人社会关系即社会符号的产物。符号单一性与人的本性和活动多样性造成的非对称性矛盾是隐私产生的本体论根源。隐私传播会损害符号利益共同体内的个人的符号与利益。但隐私交流也有增进人际关系、增强共同体意识的正面作用。以...
关键词:隐私 个人符号 资本 
如何看待“自由”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从《共产党宣言》“核心命题”的表述谈起被引量:4
《哲学动态》2019年第6期25-34,共10页何丽野 
《共产党宣言》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常常被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表述之一,甚至被说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最高命题”。但恩格斯在1894年的一封信中引用这段话时是有保留的。这个保留,意味着...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自由观 工人运动 
儒家与术数的关系及其意义被引量:3
《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第10期102-109,共8页何丽野 
儒家与术数的关系是一个有争议,也未深入研究的问题。术数与巫、方术等不同。儒家与术数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从历史上看,早期儒家与术数活动有关,汉以后术数与儒仍未脱开关系。儒学人士对待术数的态度各不相同,但多数不否定。从思想上说...
关键词:儒家 术数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出真知”——从“吃梨子才知其滋味”说起
《观察与思考》2018年第3期15-21,共7页何丽野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课堂教学中,常以"吃梨子才知道梨子的滋味"作为批驳不可知论,证明实践出真知的例子。但"吃梨子"本身只是生理活动,因而不属于实践。以"吃"作为比喻源出于恩格斯和列宁对不可知论的批判。其被用于恩格斯、列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吃梨子 实践 不可知论 
交换理性批判及其意义
《浙江伦理学论坛》2017年第1期40-50,共11页何丽野 
通过分工交换以获得自己的生存资料,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人类思维产生了交换理性。它发源于人类的生存需要,通过劳动分工和市场交换,成为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当代市场经济中形成的交换理性,其基本特征是排斥身份和地...
关键词:市场经济 交换理性 市民社会 平等 
商业价值及其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意义——以“黄金光盘”为例被引量:1
《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89-95,共7页何丽野 
商业价值是体现在商品中的生产者对利润的追求。它是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必备条件。商品是使用价值、商业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商业价值是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体现在商品使用价值的改良中,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丰富的结果,商业价...
关键词:商品 商业价值 利润 
经济理性泛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宏大叙事批判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18-22,187,共6页何丽野 
经济理性是在市民社会中被运用于经济领域的理性。经济理性泛滥,就是经济学的前提"经济人"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并运用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经济学成为宏大叙事,追求物质利益代替了为理想与信仰奉献。当代中国社会存在...
关键词:经济理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宏大叙事批判 
经济理性泛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宏大叙事批判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2016年第1期3-16,共14页何丽野 
经济理性是在市民社会中被运用于经济领域的理性。经济理性泛滥,就是经济学的前提“经济人”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并运用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经济学成为宏大叙事,追求物质利益代替了为理想与信仰奉献。当代中国社会存...
关键词:经济理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宏大叙事批判 
交换理性批判及其意义
《哲学研究》2016年第10期3-8,128,共6页何丽野 
交换理性发源于人类的生存需要,通过劳动分工和市场交换,成为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其基本特征是排斥身份和地位的因素,个人通过满足他人需要的利他行为交换自己所需的生活资料,达到利己目的。西方市民社会的商品交换经历了从个人生...
关键词:市场经济 交换理性 市民社会 平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