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芳

作品数:13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徐訏新现象学身体上半叶爱欲解放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华文文学》《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徐訏罗曼史丛考
《华文文学》2016年第2期110-114,共5页冯芳 
晚年徐自述在爱情上曾有过失败。从徐情爱观演进来看,其实质是理想与现实、专一与博爱、事业与爱情之间不断拉锯的结果,徐努力地找平衡点却时常找偏,最后徐找到了皈依宗教之路。从史料上探析徐的罗曼史,发现徐曾思慕石评梅,曾在大学谈...
关键词:婚恋观 婚姻 恋爱 绯闻 
关于徐訏居港期间的作品及论战——1950—1981年港台及海外批评史述论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6年第1期118-124,共7页冯芳 
论文述论1950—1981年徐訏作品及论战批评史,认为前人对徐訏小说的批评铿然有声而尚未弘深;前人对徐訏诗歌的众多嘉赏相比于今日大陆学界只有个别人为之奋跃的情势,足以令大陆学界深思;前人对徐訏杂感文的高誉召唤大陆学界今后更多地往...
关键词:作品 论战 批评史 港台 海外 
徐訏居港期间的社会活动——1950—1981港台及海外批评史述论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09-118,共10页冯芳 
根据1950-1981年港台及海外相关文章,对徐訏居港时期写作间歇的社会活动作一个全局扫描,包括了电影活动、办刊办出版、主持笔会、教书育人、交游结友、组织研讨、讲演参会、担任评委、接受采访。在此中自动显现的思想文化学者徐訏、交...
关键词:徐訏 思想文化学者 交遍寰宇 电影人 
徐言吁心理小说之特异:心理医生视角弥漫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74-80,共7页冯芳 
徐訏部分小说弥漫心理医生视角,此类作品的客观心理分析超出弗洛伊德学说范畴,具有心理学说内涵,部分小说甚至提出心理问题解决或心理疾病诊治方案,这是徐訏与20世纪中国长于心理描写作家的首要区别。文章运用心理学方法具体论述徐訏小...
关键词:变态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 正常心理 心理医生 心理治疗小说 
自由·必然·本体:徐訏“反思文学”的聚焦——兼议其哲理路径与空间构型被引量:1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32-36,51,共6页冯芳 
徐訏创作是"反思文学"与哲理的"艺术直观",其精神聚焦在于人性自由与存在自由、对必然性的追寻、拓展生命与求索宇宙本体,归根结底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徐訏创作中求索自由的两条路向是由康德指示的,但徐訏以多重自由观打破了康德局限,...
关键词:反思文学 艺术直观 自由 必然 本体 
20世纪上半叶徐訏研究述评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2期206-210,共5页冯芳 
一 徐訏初登文坛之时已获林语堂青睐,进而于1934年任用徐舒为《人间世》编辑。1933年,徐抒发表《谈中西艺术》一文,说西洋研究学问讲究分析而中国讲究综合,至于艺术则刚好相反。林语堂读罢写出《附跋徐哥中西艺术论》一文,称他并...
关键词:20世纪 徐訏 上半叶 中西艺术 述评 中国艺术 《人间世》 1934年 
深水群龙:施蛰存小说中的电影技法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冯芳 
通常人们认为施蛰存小说仿电影表现并不突出,事实并非如此。只是施蛰存大量使用隐性(时空差距小)蒙太奇,因而不易被人识别,这是施蛰存小说电影技法隐蔽之主因,这一选择使其心理分析小说更切近于心理真实。另外,施蛰存虽具有时空一体化思...
关键词:电影技法 心理分析小说 蒙太奇 空间组接 
论三四十年代徐訏对情爱真谛的探索(中)——从“快乐主义情爱”、“爱欲解放构想”到“人格类型婚配”被引量: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230-233,共4页冯芳 
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徐訏崇奉"快乐主义"式的情爱。此后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徐訏沉潜地探索情爱幸福之径。在小说《吉卜赛的诱惑》中,徐訏建构了道家意味的"吉卜赛"爱欲解放理想,这与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构想不无契合,达到当时思想界在...
关键词:爱欲解放 道家哲学 人格类型 婚恋幸福 
论三四十年代徐讦对情爱真谛的探索——从“快乐主义式情爱”、“建构爱欲解放理想”到“探讨人格及其婚配”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35-40,共6页冯芳 
上世纪30年代上半期,徐讦崇奉的是“快乐主义”式的情爱。此后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徐讦沉潜地探索获取情爱幸福的方法。在小说《吉卜赛的诱惑》中,徐讦建构了具有道家意味的“吉卜赛”爱欲解放理想,与马尔库塞爱欲解放构想不无契合...
关键词:爱欲解放 道家哲学 人格类型 婚恋幸福 
作家徐訏30年代思想巨变之考辨——管窥自由主义作家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关系被引量:1
《钦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6-10,14,共6页冯芳 
作家徐訏在1936年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上自由主义道路。究其因,除了对暴力革命的歧见,更多是历史误会,徐訏所反对的"斯大林模式"、"人性即是阶级性"的论调、文学是政治工具的偏颇、单一"经济决定论"历史观等,是当时人们对马克思...
关键词:思想转变 人道主义 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