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嘎拉

作品数:21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蒙古秘史》清朝辽史游牧文化明清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喀尔喀蒙古的朝觐与其中的经济关系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33-35,共3页吉日嘎拉 
清代对于漠北喀尔喀蒙古实施的朝觐制度是满蒙历史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当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措施。喀尔喀蒙古王公对清朝的朝觐中,体现了清廷的权力,也满足了朝觐者物资需求,在朝觐中有着突出的在物资交换前提下对清朝进...
关键词:清朝 漠北喀尔喀 朝觐经济关系 
明清两代与北方贸易中的互利关系及社会作用分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44-46,共3页吉日嘎拉 
元朝的灭亡,给蒙古族的经济政治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蒙古单一的游牧经济重新面临着农耕经济的补充局面,该问题成为了蒙古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之一。明清时期与北方的经济贸易过程中,贸易双方总体上呈现"互利"的好局面。从贸易整个过...
关键词:明清 蒙古 贸易关系 
《辽史·国语解》词汇与蒙古语读音相近字对比研究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26-28,共3页吉日嘎拉 
<辽史.国语解>与<蒙古秘史>固定词汇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的古老北方游牧民族,在北方的历史上曾作为统治民族,执政了二百一十年之久,对我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所述《辽史·国语解》的词汇是契丹历史上一些重要职官的词汇,对于了解契丹的社会组织和辽朝的政治制度都...
关键词:《辽史·国语解》 蒙古语 研究 
《辽史·国语解》“惕隐”的统计及分类分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14-18,共5页吉日嘎拉 
<辽史.国语解>与<蒙古秘史>固定词汇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的古老北方游牧民族,在北方的历史上曾作为统治民族执政了210年之久,对我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所讨论的"惕隐"是契丹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职官,对于了解契丹的社会组织、辽朝的政治制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
关键词:《辽史·国语解》 惕隐 统计 
《辽史》“皮室”词的统计及分类分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2期11-13,共3页吉日嘎拉 
"中古蒙古语及契丹语共用语词汇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在北方的历史上曾作为统治民族,活动了210年之久,对我国的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所统计的"室韦"是契丹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名词。本文首先统计了《辽史》出现的"×室"结构的名词与"皮室",然而进行...
关键词:《辽史》 “皮室” 分类 
《辽史》记载的“夷离毕”之词的归纳及其社会作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0期11-13,共3页吉日嘎拉 
"中古蒙古语及契丹语共用语词汇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在《辽史》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北族音译字词,但因文献资料的缺乏,契丹语研究工作的进展等各方面的因素,很多契丹语的语意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本文摘取《辽史》记载的"夷离毕"之词,进行统计归纳,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归纳,即"夷离毕""...
关键词:辽史 右夷离毕 左夷离毕 夷离毕 
中古蒙语“赤勒”音译的归纳及分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7期36-37,共2页吉日嘎拉 
中古蒙语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蒙古秘史》的研究,要完成对每个字的正确音译之后,从历史、文学、语言等多方面的研究才能顺利的进行,所以汉译古蒙语的正确解读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游牧文化 《蒙古秘史》 “赤勒” “赤温”音译 
中古蒙语“不里”音译的归纳及分析被引量:1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206-208,共3页吉日嘎拉 
吉日嘎拉主持的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民委蒙古语言文字科研资助项目"古蒙语音译的对比分析;解读及民族文化的传承"阶段性成果
学界对于北方民族古文的研究一直很重视,其中中古蒙语音译是重点的研究对象之一,有了不少论文和专著。《蒙古秘史》是一个中文音译书,原文已佚失,现有的都是汉译的基础上学者们再用蒙文音译的版本。中古蒙语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蒙古秘...
关键词:《蒙古秘史》 “不里” 音译 
“乌丸”与《蒙古秘史》“兀洼”关系之研究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0期17-18,共2页吉日嘎拉 香莲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蒙古语言文字科研资助项目"古蒙语音译的对比分析;解读及民族文化的传承"阶段性成果;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资助
乌丸,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亦称"古丸"、"乌延"。它从3世纪开始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消失,如果融合到其他民族,肯定需要一段漫长历史的同化过程,并以另一种民族或部落的形式出现。本文根据《蒙古秘史》记载的"兀洼",结合相关文献,推测13...
关键词:游牧文化 乌丸 兀洼 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中的“招讨”之词考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9期22-23,共2页香莲 吉日嘎拉 
内蒙古自治区民委蒙古语言文字科研资助项目"古蒙语音译的对比分析;解读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jyt-15-b20)
辽代"阻卜"各部聚落在我国北疆,频繁侵扰辽朝边疆地区。为了稳定北疆的安全,有效的处理各游牧部落之间的矛盾,辽代在北疆设立了军政基地——"招讨司"。"招讨"之词在《蒙古秘史》仅出现一次,所以学术界带来了不同观点的解释和猜测。据考...
关键词:游牧文化 《蒙古秘史》 招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