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光

作品数:11被引量:7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铜基催化剂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甲醇前驱体下游产品开发更多>>
发文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工业催化》《浙江化工》《杭州化工》《化工生产与技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费-托合成Fe_(1-x)O基熔铁催化剂的研究被引量:12
《催化学报》2004年第10期785-788,共4页沈菊李 刘化章 李小年 胡樟能 国海光 张天明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用于费 托合成的Fe1 xO基熔铁催化剂 ,考察了其在n(H2 ) /n(CO) =2 ,温度 5 73K ,压力 1 4MPa和空速为 12 6 0 0h-1下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与Fe3 O4基熔铁催化剂相比 ,Fe1 xO基熔铁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F T合成...
关键词:费-托合成  方铁矿 四氧化三铁 熔铁催化剂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前驱体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化工生产与技术》2004年第2期5-6,共2页国海光 易丽丽 姚洪 刘化章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前驱体作原料对所制备的Cu/ZnO/Al2O3甲醇合成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和锌都以醋酸盐代替硝酸盐制备的催化剂活性得到提高,单独以醋酸盐代替硝酸盐制备催化剂活性还不如全部...
关键词:铜基甲醇 铜基催化剂 前驱体 催化剂性能 活性 
沉淀方法对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3
《浙江化工》2004年第1期18-19,共2页国海光 沈强 姚洪 刘化章 
采用沉淀法制备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研究了并流、反加、正加以及分步沉淀等沉淀方法对所制备的Cu/ZnO/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分步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要比传统并流共沉淀法和其它方法制备的催化剂高。XRD结果表明...
关键词:铜基催化剂 性能 甲醇 并流共沉淀 分步共沉淀 
甲醇的应用及下游产品开发研究评述被引量:6
《浙江化工》2003年第12期26-28,共3页易丽丽 国海光 唐浩东 
甲醇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附加值不高。本文综述了甲醇在合成甲基叔丁基醚,甲醇制烯烃,合成碳酸二甲酯,甲醇蛋白,甲醇燃料电池等方面的应用。甲醇下游产品的开发将为甲醇工业和合成氨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参考文献24篇。
关键词:甲醇 下游产品 燃料电池 碳酸二甲酯 甲醇蛋白 甲基叔丁基醚 烯烃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被引量:9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508-511,共4页国海光 韩文锋 刘化章 沈菊李 
研究了制备工艺和不同前驱体作原料对所制备的Cu/ZnO/Al2O3甲醇合成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型并流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要比传统并流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高。铜和锌都以醋酸盐代替硝酸盐制备的催化剂,可以提高铜锌组分...
关键词:铜基催化剂 甲醇 并流共沉淀 活性  TPR 前驱体 升温速率 
铜基合成甲醇催化剂失活研究进展被引量:24
《工业催化》2003年第3期39-42,共4页国海光 韩文锋 沈菊李 刘化章 
自20世纪60年代ICI公司成功推出合成甲醇铜基催化剂以来,甲醇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铜基催化剂仍存在抗毒性差、耐热及机械强度差等方面的问题。综述了铜基催化剂失活的方式、机理及催化剂失活的控制手段和催化剂的再生。望能为铜基合...
关键词:铜基催化剂 失活 再生 合成甲醇 
储氢方法被引量:3
《浙江化工》2003年第1期7-8,W001,共3页吕康乐 国海光 黄隽 
介绍了三种储氢方法:金属氢化物储存、有机物储存以及吸附储存,并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述。指出:把碳纳米材料和储氢合金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制备出新型的复合储氢材料将是一个十分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储氢方法 氢能 有机液体 纳米碳管 纳米纤维 
二甲醚的应用及其下游产品开发评述被引量:1
《杭州化工》2002年第4期1-3,13,共4页国海光 张新波 刘化章 
介绍了二甲醚(DME)在燃料、气雾剂等方面的广泛用途。并评述了DME下游产品开发,认为DME在燃料及合成低碳混合烯烃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二甲醚 应用 下游产品开发 DME 燃料 气雾剂 低碳混合烯烃 
催化剂原位表征进展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505-510,共6页沈菊李 史鸿鑫 国海光 刘化章 
评述了催化剂原位表征的进展和应用。回顾了第 1 2届国际催化会议上有关原位表征的研究结果 ,阐明了原位研究对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性。分原位FT IR、原位XAFS、“原位”XPS、联合原位表征技术及新的原位表征技术五个方面概述了原...
关键词:催化剂 原位表征 联合原位表征技术 
化工过程中的多尺度效应被引量:1
《浙江化工》2002年第4期1-4,共4页魏玉萍 国海光 刘化章 
以煤的清洁燃烧为例说明了多尺度效应是多数化工过程的内在特征,利用多尺度分析和能量最小化原理,建立了流化床反应器颗粒流体的分布数学模型,给出了模型求解过程,该模型可以解析求解,也可以数值求解。
关键词:化工过程 多尺度效应 非线性 耗散结构 界面 能量最小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