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邦栋

作品数:29被引量:39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下扬子区沉积学中生代中三叠统盆地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层学杂志》《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韵律的马尔科夫链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地质论评》2011年第5期632-640,共9页张成凤 吕洪波 夏邦栋 方中 
本文利用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韵律的野外测量数据,从马尔柯夫链原理出发,对其进行了频数转移矩阵、概率转移矩阵、极限概率矩阵和环流矩阵等沉积旋回最优分解综合分析。分析过程中发现并命名了循环链和二级循环链,并对循环链进行...
关键词:南盘江盆地 中三叠统 复理石韵律 马尔科夫链模拟 二级循环链 沉积环境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中的同沉积挤压构造——一类新的沉积构造的归类、命名和构造意义探讨被引量:58
《地质论评》2003年第5期449-456,T001,T002,共10页吕洪波 章雨旭 夏邦栋 方中 周伟明 彭阳 吴智平 李伟 
石油大学人才引进基金(编号 Y020109)
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时接受了厚达5000m的复理石沉积,而该复理石中保存有丰富的原生沉积构造。笔者等在这些沉积构造中识别并命名了一类新的构造——同沉积挤压构造,并用简单的实验定性地模拟了该类构造的形成机理。这些同沉积挤压构...
关键词:南盘江盆地 中三叠统 复理石 同沉积挤压构造 沉积构造 挤压皱纹 挤压岩枕 挤压裂隙 挤压皱脊 
冈底斯弧弧后早白垩世裂谷作用的沉积学证据被引量:13
《沉积学报》2003年第1期31-37,65,共8页张开均 夏斌 夏邦栋 王冠民 张孟群 李永铁 叶和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 40 0 72 0 75 )资助
冈底斯弧弧后地区早白垩世地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由下而上普遍从陆相 -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变化为海相碳酸盐岩。该地区在早白垩世中期开始了广泛的海侵 ,沉积范围由早期仅局限于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附近而扩展至羌塘地体南缘和拉萨地体 ,...
关键词:沉积学 冈底斯岩浆弧 早白垩世 裂谷作用 欧亚大陆 构造重建 古地理 火山岩 
羌塘中部后中新世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被引量:5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2期266-269,共4页张开均 王启飞 夏邦栋 卢辉楠 章炳高 张光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0 0 72 0 75 )
对青藏高原地壳缩短率 (量 )的测量是诠释青藏高原巨厚地壳成因的关键 .以前的研究认为青藏内部新生代的地壳缩短不超过 4 0 % .通过在羌塘地体中部达卓玛盆地内细致的地层测量 ,我们发现了形成于中新世之后的、典型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
关键词: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 青藏高原 羌塘地体 中新世 地壳缩短 剖面地层 断层 
青藏高原比如地体与措勤地体相对古构造位置判别被引量:2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年第1期38-43,共6页李本亮 张永军 夏邦栋 孙岩 
西南石油学院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972069)
本文采用蚀源区判别图解QFL和QpLsLv、微量元素图解Th -Co -Zr/10、常量元素图解K2O/Na2O -SiO2 和野外地质实测剖面等方法 ,对比如、措勤地体的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并证实了在T3-J1 以前比如地体位于措勤地体的北部 :J2 -3 时随...
关键词:比如地体 措勤地体 古构造位置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内部三条磨拉石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9
《地学前缘》1999年第3期173-180,共8页夏邦栋 张开均 孔庆友 林鹤鸣 
青藏高原内部自北而南沿羌北-昌都、班公湖-怒江、雅鲁藏布江分别发育了3条磨拉石带。各磨拉石带的长度均超过1000km,宽度一般仅数十km,沉积物具有碎屑性、粗粒性、再旋回性,沉积体厚3000~8000m,具有在挤压造山背景下形成的磨拉...
关键词:磨拉石带 青藏高原 造山带 藏中造山带 构造意义 
下扬子区侏罗纪-早白垩世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被引量:18
《沉积学报》1999年第2期188-191,共4页尚彦军 夏邦栋 杜延军 林鹤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沉积中心呈左行斜列,等厚线呈卵形封闭,三组走滑断裂系统影响和控制沉积及火山岩盆地的发育和分布,盆地呈菱形并以拉分性质为主,盆地中的地层层序显示内新外老的环形扩张结构,以及岩浆活动强烈等特征表明:下扬子区侏罗纪-早白垩...
关键词:下扬子区 盆地走滑引张 盆地 沉积构造 侏罗纪 
下扬子前中生代构造演化被引量:10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45-152,共8页夏邦栋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下扬子具有前震旦系变质基底,自震旦纪进入板内演化。震旦纪-早古生代发育三个向NE方向打开的拗拉槽,具有典型的三段式建造序列,槽内沉积作用不同于槽间区域的沉积作用。自晚奥陶世末期到志留纪末期,下扬子转变为前陆盆地。碎屑...
关键词:下扬子 前陆盆地 拗拉槽 中生代 构造演化 
下扬子区中生代溧水南陵拉分盆地的厘定被引量:5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年第4期276-281,共6页林鹤鸣 夏邦栋 
溧水南陵盆地是一具两个沉陷中心的中生代拉分盆地,两侧边界断裂为一对走向为NNE的左旋左阶的雁行走滑断裂,并与宁芜拉分盆地有着成因上的联系,两者组成一个拉分盆地系列。盆地具有以下沉积特征:(1)沉积物累积厚度达6000...
关键词:下扬子区 盆地 断裂 中生代 
下扬子区晚中生代逃逸构造初探被引量:19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年第3期177-182,共6页尚彦军 夏邦栋 林鹤鸣 杜延军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下扬子区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前缘,自中三叠世拉丁尼克期开始的构造活动受走滑断裂控制。在南北边界走滑断裂围限下,下扬子中生代地块呈一西南窄而东北宽的楔形。在该楔形体内,晚白垩世盆地群呈现有规律的展布,西南部盆地为长条状,...
关键词:逃逸构造 走滑断裂 晚白垩世 沉积学 岩石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