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迅东

作品数:47被引量:4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能级波函数超细颗粒哈密顿量氢原子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发文期刊:《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物理通报》《中国粉体技术》《科学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由中微子的相对论
《中国粉体技术》2016年第2期102-103,共2页姜迅东 胡荣泽 
根据自由微观粒子的相对论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分别给出自由微观粒子和自由光子的相对论能量表示;根据自由中微子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给出自由中微子的静止质量、速度和相对论能量表示。结果表明:1个自由光子的能量为2个...
关键词:微观粒子 自由中微子 自由光子 相对论 能量 
金属光电效应的量子理论
《中国粉体技术》2012年第6期42-44,共3页姜迅东 胡荣泽 
为研究金属光电效应的量子理论,给出金属中一个电子的总哈密顿量,建立适合电子量子振动特性的算符代数理论,根据量子算符代数理论,得到金属中一个电子的总能量,由光电效应理论得到一个自由光子的静止质量和一个自由光子的能量表示。
关键词:金属 电子 光电效应 量子理论 
自由微观粒子相对论被引量:1
《物理通报》2012年第11期102-103,共2页姜迅东 韩学鹏 胡荣泽 
给出自由微观粒子的时空变换理论和自由微观粒子的相对论能量表示.
关键词:时空变换 自由微观粒子 相对论 能量 
微观粒子的量子摄动理论
《中国粉体技术》2012年第4期45-46,共2页姜迅东 胡荣泽 
给出微观粒子量子摄动系统的量子哈密顿量,建立量子摄动系统的量子算符代数理论,得到量子摄动系统的能量表示。结果表明,微观粒子的量子摄动角频率随着时间量子数的增加而减小;作量子摄动的微观粒子的能量也随着时间量子数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微观粒子 摄动 算符 能量 时间量子数 
CO分子的光谱理论
《中国粉体技术》2011年第5期76-78,共3页姜迅东 沈洪涛 胡荣泽 
给出CO分子精确的量子哈密顿量,建立适合氧原子和碳原子特性的量子算符代数理论;根据该理论,得到第一时间量子态CO分子能量及CO分子的光谱常数。结果表明:第一时间量子态(n=0)CO分子能量值为9.7 eV,与实验测定值完全相符;CO分子振动光...
关键词:CO分子 哈密顿量 量子谐振动 光谱 
氢原子的量子谐振动理论被引量:2
《中国粉体技术》2011年第4期74-76,共3页姜迅东 沈洪涛 胡荣泽 
给出做量子谐振动的氢原子精确的量子哈密顿量,建立适合氢原子特性的量子算符代数理论,根据创新的氢原子的量子算符代数理论,得到氢原子的能量及氢原子的光谱常数表示。结果表明:氢原子的光谱常数与实验测定值完全符合。
关键词:氢原子 量子谐振动 哈密顿量 光谱常数 
氦原子的量子力学表征
《中国粉体技术》2010年第6期74-75,共2页姜迅东 沈洪涛 胡荣泽 
根据氢原子的量子力学表征和勒让德近似,得到氦原子的能量表示。结果表明:极限时间量子态氦原子的能量与氦原子能量的实验测定值符合。
关键词:氦原子 能量 极限时间量子态 
微观粒子量子谐振动的量子力学表征
《中国粉体技术》2010年第5期46-48,共3页姜迅东 沈洪涛 胡荣泽 
对微观粒子量子谐振动的量子尺寸效应进行表征,给出量子谐振子精确的量子哈密顿量,建立适合量子谐振子特性的量子算符代数理论。根据创新的量子谐振子的量子算符代数理论,得到量子谐振子的能量关系。结果表明:量子谐振子的能量为常量,...
关键词:微观粒子 量子谐振子 哈密顿量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表征被引量:4
《中国粉体技术》2009年第5期82-84,共3页姜迅东 沈洪涛 胡荣泽 
建立了适合氢原子特性的量子算符代数理论,给出氢原子中电子与原子核绕其质心作圆周运动的旋转角频率及其轨道速度等物理量与时间量子数之间的关系。根据氢原子的量子算符代数理论,得到氢原子的能量及氢原子的光谱常数表示。结果表明,...
关键词:氢原子 量子力学 光谱常数 
纳米颗粒系统的量子化被引量:1
《中国粉体技术》2008年第6期49-50,60,共3页姜迅东 李林 胡荣泽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编号:No.2006222002;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No.1062111
利用创新的量子力学理论,给出零时刻纳米颗粒系统中两个纳米颗粒绕其质心运动的旋转角频率、零时刻两个纳米颗粒绕其质心运动的轨道速度、零时刻两个纳米颗粒绕其质心按圆形轨道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与量子态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纳米颗粒 量子态 旋转角频率 算符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