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桥

作品数:8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国古代史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许昌学院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求索》《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简论俾斯麦在统一德国中的领导艺术
《许昌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03-106,共4页宋敏桥 
俾斯麦以其卓越的领导艺术为德国的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他作为一个务实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并以坚强的意志果断地去实施和完成这个目标;二、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
关键词:俾斯麦 德国统一 领导艺术 
试论中国古代史上两次社会大分工被引量:4
《求索》2005年第8期168-172,共5页宋敏桥 
我国学术界对恩格斯的两次社会大分工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恩格斯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理论是把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作为其发生的主要标志,这样的大分工连同以独立商人的出现作为标志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古文明...
关键词:玉器制作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独立商人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起源及相关问题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75-78,共4页宋敏桥 
游牧民族的自然形成,一般都要先后经过"畜牧部落"、"游牧部落"、"游牧民族"三个阶段。在我国北方地区所发生的由以农业为主的部落向畜牧部落的转变,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起了最直接的作用,不过从畜牧部落向游牧部落和游牧民族的转...
关键词:游牧民族 部落 考古发现 中国古代 起源 研究成果 畜牧 农业 中国 综合作用 
关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问题的几点思考——纪念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出版120周年和该书中文版发行50周年被引量:2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112-116,共5页宋敏桥 
有关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概念中文版中的"游牧部落"一语系"畜牧部落"一语误译的说法是可信的。但"其余的野蛮人群"一语的真正含义,应是指那些仍以渔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但很可能已有家畜饲养,只是不拥有大规模畜群的部落。这种...
关键词:畜牧部落 落后部落 武器和工具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恩格斯 
试论纳粹德国的奴隶劳动制度
《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105-108,共4页宋敏桥 
纳粹德国的奴隶劳动制度渊源于纳粹的“种族理论”。在二战爆发之前,这种制度就已初露端倪。至1942年初,随着战争规模的迅速扩大,德国劳动力的状况也日益恶化,奴隶劳动制度最终形成,并在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大规模地付诸实施。奴隶劳动...
关键词:纳粹德国 奴隶劳动制度 出笼 实施 影响 
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概说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57-58,66,共3页宋敏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问题,是我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中通常都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在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议,这里面既有“理论”理解上的不同,又有研究结论上的差异。因此,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中国古代史 畜牧业 农业 游牧部落 农业部族 恩格斯 
50年来我国史学界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3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49-152,共4页宋敏桥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没有间断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问题的研究。有的人试图弄清楚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理论的真正涵义,有的人则直接质疑这一理论本身,更多的人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古代历史的研究。但是,至令人们在许多相关问题上仍存...
关键词:史学界 恩格斯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综述 
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之背景分析被引量:1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宋敏桥 
摩尔根、恩格斯对东西两半球(一说两大陆)自然条件与文化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给予我们以启示,对于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的问题,也应该从相关阶段中国自然条件的特殊性中去寻找原因。现有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从末次冰川的盛冰期到末冰...
关键词:谷物栽培 中国原始农业 末次冰川 自然条件 文化发展 动物资源 农业起源 背景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