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法律问题研究网络犯罪对象人工智能智能体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中国证券期货》《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少年犯罪问题》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刑事案例指导制度本土价值、立场选择与证成被引量:5
《清华法学》2023年第5期192-208,共17页孙万怀 张雯 
接受伦理规范与价值指引是案例制度的应有之义,在刑事案例中更是体现出一定的独特性,这是法律工作者对建构在本土基础上的案例制度应有的清醒认识。刑事案例指导制度对先例的参照鲜明地展示了尊重司法规律、重视案例作用以及司法实践的...
关键词:案例指导 客观立场 裁判规范证成 伦理 有效性 
网络支付结算行为的性质及处罚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29-36,107,共9页张雯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刑事法治研究”(20&ZD198)。
利用他人账户进行虚假交易退款的方式绕开、躲避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身份核实,或者利用网络技术伪装成银行支付通道的网络支付结算行为,客观违法性明显。网络支付结算服务可被定性为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
关键词:网络支付结算 网络犯罪 共犯 司法认定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含义廓清及推定适用被引量:2
《青少年犯罪问题》2022年第6期106-120,共15页张雯 
具体明确且有针对性的“知道”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的唯一内容。客观主义立场能够降低法官个人价值取向对“明知”认定的影响,保障“明知”认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并有助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的认定,实现立法...
关键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 知道 刑事推定 
虚拟财产的刑法属性认定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26-34,48,共10页张雯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利用计算机非法获取虚拟财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日益凸显。虚拟财产是一种电磁数据存储的网络信息,且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或其他智能设备,以图像、声音等方式被感知,不具有实体的形态,然而其具备作为物存在的特定性和...
关键词:虚拟财产 无体物 物权 财产犯罪对象 类型化 
强人工智能刑事主体地位之肯定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90-97,共8页张雯 
人工智能技术携带着云计算、大数据、卷积神经网络,突破了自然语言语音处理、图像识别的瓶颈,为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紧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而来的是人工智能体危害社会行为的问题处理。弱人工智能体尚可作为人类工具,但当真正的...
关键词:人工智能体 刑事主体资格 完全自主意识 预见性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既未遂并存浅析
《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第4X期174-175,共2页张雯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行为中,若售出部分大于未售出部分会导致一罪中既遂、未遂并存问题出现。通过对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中既遂、未遂的认定、未遂形态如何定罪和应该如何定罪处罚等问题讨论。得出对销售伪劣的假冒注册商品行为,在未遂部分...
关键词:未遂形态 数罪并罚 法条竞合 
利益型诈骗罪特殊性在犯罪对象不同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第12期279-279,共1页张雯 
本文通过对利益型诈骗案件的分析,论证利益型诈骗是否构成诈骗罪。从利益型诈骗与财产型诈骗的区别和财产性利益是否可构成诈骗罪的犯罪对象着手,分析财产及财产性利益,并从我国法条、修正案的规定和刑法与民法的关系上加以证明,论证该...
关键词:财产性利益 犯罪对象 利益型诈骗 
浅析保险代签名行为的法律后果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第12期120-120,共1页张雯 
目前,保险从业者素质鱼目混杂,他们在保险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难以确定,保险代签名现象频发,这些都严重威胁保险业的良性发展和投保相关方的利益。本文简要分析了代签名现象引出的法律后果,以期规范保险文书签名行为。
关键词:保险法 代签名 法律后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