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

作品数:36被引量:337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唯物史观环境正义人类文明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学习与探索》《中国周刊》《绿叶》《新华文摘》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命健康维度下的空间环境正义考量被引量:2
《学术前沿》2021年第19期76-82,共7页徐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JJD710001。
人的健康生存需要良好、安全的空间环境作保障。20世纪以来,在全球化支配下的城市化浪潮使传染病蔓延呈现出人口流入与疾病扩散之间的空间关联作用。与此同时,不平衡的空间发展凸显了健康不平等问题。因此,应把空间环境下的生命健康看...
关键词:生命健康 空间环境 空间发展不平衡 环境正义 
通过社区介入推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7
《广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79-84,共6页杨嘉莹 徐春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合法性基础源于"环境公民权"所赋予的普遍权利,环境权与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紧密相关,因此公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利益相关方。通过社区介入来推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公众参与 社区介入 生态文明建设 
重构环境治理体系主体间关系
《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第8期41-42,共2页徐春 
生态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主体是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组成的多元复合主体,但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实际作用中显然处于不同地位,十九大报告给出的明确定位是“政...
关键词:环境治理 主体间关系 治理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角色 企业角色 重构 社会组织 
环境治理体系的主体间性问题被引量:7
《理论视野》2018年第2期9-15,共7页徐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项目编号:15JJD71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环境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多元主体参与,但三者之间尚未形成相互监督、制衡的关系,这是造成环境治理主体间关系协调性失灵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明确不同主体的权责定位并理顺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三者互相制衡、有序竞争的...
关键词:环境治理 主体间性 监督机制 权责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学建构被引量:1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23-29,共7页徐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15JJD71000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出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原生形态,蕴藏着马克思以人的存在论、本质论、发展论为基本框架的人学理论建构。马克思通过对男人与女人之间关系的论述,确定了人的基本存在结构是自然存在、类存在、个人存在、社会存...
关键词:马克思 经济学哲学 人学建构 
“三生共赢”社会共治: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机制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11期34-38,共5页徐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5JJD710001)
生态文明建设应将"三生共赢",也就是生活水平提高、生产力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作为其追求目标,并以此为准则处理好"生活、生产、生态共赢"与"政府、企业、公众共赢"之间的关系,创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社会运行新机制。在环境问题尖锐化,...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环境问题 制度建设 三生共赢 社会共治 
生态道德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软实力
《中国周刊》2016年第8期24-25,共2页徐春 叶文虎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生态文明的核心特征是,以全新的生态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
关键词:生态道德 生态文明 制度成果 生态世界观 物质成果 核心特征 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 生态补偿 现代工业文明 
儒家“天人合一”自然伦理的现代转化被引量:2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41-47,共7页徐春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一方面是为建立理想的人际关系做论证,顺应天德并确立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间伦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立一种人与自然相依、顺应自然的自然伦理。其中,"畏天命"、体认自然的内在价值、承担对自然的责任等伦理思想...
关键词:天人合一 敬畏生命 内在价值 责任伦理 
唯物史观视阈下的生态文明——对生态文明将是未来文明形态的再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3年第3期210-220,共11页徐春 
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文明形态"和"社会形态"是两个内容重叠又没有厘清区别的概念,应加以清理并做整合性研究。随着环境危机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促使人们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
关键词:唯物史观 文明形态 社会形态 生态文明 
黄枬森先生晚年关注的马克思哲学观问题
《现代哲学》2013年第3期123-128,共6页徐春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不是斯大林哲学三个问题为重心,梳理介绍已故哲学家黄枬森先生晚年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探索和思考,呈现黄枬森先生以其毕生精力,本着科...
关键词:黄枬森 马克思 哲学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