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要龙

作品数:15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城镇化实证分析农村人口托达罗实证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探索》《生态经济》《西北人口》《财经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中央党校校级科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口红利与消费不足——基于动态演化模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财经论丛》2019年第7期13-22,共10页王树 朱要龙 魏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JL092)
本文通过引入双向代际因子的四期戴蒙德模型予以数理分析,并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采用1989~2016年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呈显著正向关系,而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则呈显著负向关系。通过面板Var模型...
关键词:人口红利 消费不足 戴蒙德模型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土地制度安排与半城镇化问题研究:分野、论争及引申被引量:9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11期29-36,共8页朱要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自主开放体系的我国国家价值链构建研究"(批准号:14CJL018);云南大学笹川优秀青年教育基金资助项目"制度;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批准号:16KT102)
以城市融入为主导的城镇化学术主张,不断成为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伴随城市户籍改革的持续深化与相关障碍的逐步扫清,"半城镇化"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因此,重新审视半城镇化问题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值得关切的议题。中国...
关键词:土地制度安排 半城镇化 两大假说 分歧与进展 评述与思考 
“第三类城市化”与“吾民无地”再论——一个土地制度与半城镇化的视角被引量:2
《西北人口》2018年第4期26-33,共8页朱要龙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自主开放体系的我国国家价值链构建研究"(14CJL0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弱生态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14BJL099);云南大学笹川优秀青年教育基金资助项目"制度;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16KT102)
讨论城镇化的中国式路径越来越离不开对农地制度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两类鲜明的观点:土地制度优势下的"第三类城市化"与"吾民无地"的"外生型城镇化"。首先评述了"第三类城市化"的观点,认为:它所秉持的"制度遗产论"有待商榷,囿于...
关键词:第三类城市化 吾民无地 土地制度 半城镇化 
土地依附效应与半城镇化事实:对托达罗模型的修正与实证检验被引量:8
《产经评论》2018年第4期140-153,共14页朱要龙 
国家行政学院合作课题"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研究:基于土地制度的理论视角"(项目编号:17KYHZ065;项目负责人:谭鑫);云南大学笹川优秀青年教育基金资助项目"制度;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项目编号:16KT102;项目负责人:朱要龙)
半城镇化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大难题。目前,伴随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半城镇化率未能呈现收敛态势。基于经典"两过程三环节"理论的引申,重新分解乡城转移人口的城镇化过程,推定认为半城镇化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向农村退...
关键词:半城镇化 农村人口退出 土地依附效应 农地制度创新 
政策认同、非农化能力与农户“两地”退出意愿——兼析土地功能分异的影响及退地方式的认同序列被引量:14
《西部论坛》2018年第4期35-44,共10页朱要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JL018);云南大学笹川优秀青年教育基金资助项目(16KT10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退出是农民农村退出的关键。对云南省9个县(区)调研资料的分析表明:农户的政策认同会显著增强其退地意愿;非农化能力对农户退地意愿具有门槛效应,非农化能力处于中间水平时与退地意愿显著正相关,但较低或较高时对...
关键词:承包地 宅基地 政策认同 非农化能力 土地功能分异 农村土地退出 退地方式 “三权分置”改革 新型城镇化 
边疆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分析——以云南为例被引量:10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66-74,共9页朱要龙 刘培培 
云南大学笹川优秀青年教育基金资助项目"制度;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16KT102)阶段成果
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社会群体的基本构成单元。如今,人口流动的大势,不断冲击着"农本"的民族社会关系,亦重构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地缘分布格局的新秩序。本文借助云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发展的基本...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 人口流动 特征与趋势 
西部弱生态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2期20-25,共6页谭鑫 刘培培 朱要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弱生态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14BJL099)的阶段性成果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普适的价值范式。西部弱生态地区产业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弱环境生态和弱质产业发展的"双向钳制";产业结构演化层级低,亟待摆脱"俘获"陷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存在产业转型的挤占效应;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加大,支...
关键词:西部弱生态地区 产业转型 支柱产业 自主创新 
当代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最优路径及其实践蕴意
《生态经济》2016年第3期181-184,221,共5页谭鑫 朱要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课题"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2014-GM-032);中央党校2014年度课题"西部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实现路径"(DY140216)
城镇作为一种人类生产生活的聚落形态,自古以来即已存在。城市化的概念则是与工业革命的发展相伴而生;在中国,本土学者似乎更倾向于"城镇化"的内涵表达。在当下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浪潮中,认真梳理分析城镇化内涵,找到一条本土化的城镇化...
关键词:城镇化 健康发展 最优路径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学术探索》2015年第3期70-76,共7页谭鑫 朱要龙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14年课题(2014-GM-032);中央党校2014年度课题(DY140216)
本文基于对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理论梳理,在实践考察的基础上,从政府力、市场力两个层面建构了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评价指标。文中的基本假设是基于城镇化发展中"政府悖论"社会事实的存在,在一定意义来讲,政府的过度干预,并不有...
关键词:西部民族 城镇化 健康发展 政府力 市场力 
“三同”视角:云南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23-27,共5页朱要龙 
云南大学第六届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云南省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研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课题"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2014-GM-032);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西部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实现路径"的阶段性成果
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紧密,但并非是直接的双向因果关系;而随着"三同"城镇化理论的构建,充分重视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则会有效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建立起自身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自我认同感,推进农...
关键词:“三同”视角 城镇化 经济增长 倒U 政策建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