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菊

作品数:22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科学无神论宗教无神论宗教道德宗教观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沧州师范学院学报》《道德与文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中国宗教》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无神论价值回归的前提——无神论的理论创新
《科学与无神论》2016年第3期43-46,共4页李士菊 窦楠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理论创新应该包括两个大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理论中的拨乱反正,即解读模式的创新;二是面对实践提出的系列问题要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包括对宗教未来发展态势的准确定位和科学预判。
关键词:科学无神论 价值回归 理论创新 
关于宗教法制建设研究情况的综述被引量:2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31-35,共5页李五星 李士菊 
我国宗教法制建设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随着宗教法制建设的实践而逐步开展起来的。理论界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宗教法制建设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和争鸣。从宗教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出路都提出了十分中...
关键词:宗教 宗教法制建设 研究综述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宗教思想及其方法论意义
《科学与无神论》2008年第3期17-22,共6页李士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方面以全新的视角,把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宗教化”概括为:产生方式的神秘化、社会关系的物化、拜物教:另一方面,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与宗教结伴而行的“亲密”关系中,揭示了宗教在经济领域中的世俗化...
关键词:《资本论》 拜物教 物化 
新时代民族的精神之纬——《精神航标——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评介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第10期159-160,共2页李士菊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要素,究竟如何在理论上进行提炼与阐述,它为什么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又如何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人们的思想、信念与行为方式.是...
关键词: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 弘扬培育 评介 航标 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 构成要素 
由“宗教批判”到“政治批判”再到“经济批判”——马克思创立科学无神论的艰苦历程被引量:2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11期60-67,共8页李士菊 
马克思创立科学无神论的艰苦历程表现为一系列标志性批判: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学生时期的宗教批判;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代表的克罗茨纳赫时期的政治批判和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的经济学批判。这是一个不断走向历史...
关键词:科学无神论 宗教批判 政治批判 经济批判 
走出“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误区
《科学与无神论》2007年第2期36-38,共3页李士菊 
有人认为,既然无知产生宗教.愚昧导致盲从,那么,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宗教就应该越来越“淡出”人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走向没落。但事实却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宗教依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并形...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 宗教关系 误区 社会生活 “淡出” 宗教热 愚昧 无知 
在世纪转折点上——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时代精神(发展时期)被引量:1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李士菊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理论研究"(04BZX004)阶段性成果
列宁时代,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面临时代课题的转换。那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有什么特点?科学无神论所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时代课题和宗教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有哪些新的发展和贡献?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科学无神论 列宁 时代精神 宗教 
从“历史”走向“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时代精神(创建时期)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1-6,共6页李士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理论研究"(04BZX004)
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在“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实践中产生的,其理论背景是资产阶级对宗教的批判,特别是18世纪法国启蒙学说对宗教的彻底否定;其社会背景一方面是历史的发展表现为“全球化”特征,另一方面宗教的变化表现为与经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 世界历史 宗教观 
以人为本与科学无神论的宗教发展观
《科学与无神论》2006年第1期50-51,共2页李士菊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批准号--BZX004
一、“以人为本”的宗教观与“以神为本”的宗教观 从宗教发展的历史来看,在欧洲,“神”与“人”的对立是自文艺复兴开始凸显出来的。在中世纪,有神论的宗教观,确切地说,使基督教的宗教观的独占统治达到了顶点,不仅其他社会意识...
关键词:以人为本 无神论 科学 家教 社会意识形式 宗教观 宗教发展 文艺复兴 文学艺术 “人” 
从宗教异化到劳动异化——青年马克思宗教思想发展的文本解读被引量:2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5-10,共6页李士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4BZX004)"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把宗教异化与劳动异化的关系看作是必然的因果联系,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产生的一个理论支点。在马克思早期的一系列著作中,对该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宗教异化”、“政治异化”再到“金钱异化”和“劳动异化”的发展过程。正是“劳动异...
关键词:宗教异化 政治异化 劳动异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