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冬凉

作品数:20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泉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土生子》英美文学课悲剧命运高校拉康式解读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黑河学院学报》《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模态视角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被引量:4
《黑河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107-109,共3页苏冬凉 
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高校外语教改科研专项)立项课题“‘一带一路’战略和‘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JZ180074)。
多模态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高校英美文学诗歌、文学小说片段及文学戏剧片段教学可以更好应用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多模态视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高校英美文学课...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 英美文学 诗歌 小说片段 戏剧片段 
国外莫里森作品研究综述(2010-2016)被引量:1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59-66,共8页苏冬凉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18CG00475)
对近几年(2010-2016)来国外有关莫里森作品研究的归纳和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性别研究、社会学研究、宗教问题的关注、各种"后"视角下的研究、精神分析研究、莫里森和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莫里森作品中边缘化人物和内容研...
关键词:国外 莫里森 研究综述 
路漫漫“骑”修远兮——共享单车调查与研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43-46,共4页苏冬凉 王燕苹 
泉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399006)
共享单车是大数据时代下的产物,凭借其方便和智能的特点,为人们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赢得了用户的青睐。但是,共享单车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出现如乱停放、占道、退押金难等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共享单车引发的...
关键词:共享单车 资源问题 解决方案 
莫里森和莫言作品后现代写作手法对比初探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70-74,共5页苏冬凉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资助项目(JAS150456)
莫里森和莫言是美国和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虽然生不同时居不同地,但作品却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论文从非线性叙事、多重叙述角度以及玩转语言游戏等方面对比分析莫里森和莫言作品的后现代写作手法。莫里森和莫言在...
关键词:非线性叙事 多重叙述角度 语言游戏 
莫里森和莫言作品后现代主义特征对比研究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76-80,共5页苏冬凉 
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立项课题(JAS150456);泉州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国外访学项目资助
美国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创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作品体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特点;2012年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其作品也呈现出后...
关键词:莫里森 莫言 互文性 荒诞性 不确定性 狂欢化 魔幻现实主义 
高校英美文学课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125-128,共4页苏冬凉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的重点课题"批判性思维下的高校英美文学教学"(项目编号:2015CG2346;立项批准号:FJJKCGZ15-078)阶段性成果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如何利用高校英美文学课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已逐步成为课改的首要问题。文章以吴伟仁教授所编的高校英美文学教材美国文学部分为蓝本,提出以开放性问题主导教学、教材作品与同名改编电影...
关键词:开放性问题 同名改编电影 批判性思维 
高校英美文学课的批判性行动研究
《蚌埠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29-132,共4页苏冬凉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批准号:FJJKCGZ15-078;项目号:2015CG2346)
以教育行动研究的4个阶段,即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为视角,探讨了如何在高校英美文学课上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导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包括以下4个方面:用西方文艺理论对作...
关键词:教育行动研究 批判性思维 开放性问题 
从莫言和莫瑞森作品看后现代社会的审丑意识被引量: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39-41,46,共4页苏冬凉 傅志雄 
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规划项目"从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看后现代社会的审丑意识"(批准号:2013H35)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论文通过展示...
关键词:莫言 莫瑞森 后现代 审丑 
从《最蓝的眼睛》和《秀拉》看莫瑞森的审丑意识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68-72,共5页苏冬凉 
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规划项目(2013H35)
审丑是对审美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瑞森可以称得上是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丑"艺术家。她最早发表的两部作品——《最蓝的眼睛》(1969)和《秀拉》(1973),深刻地反映了美...
关键词:莫瑞森 《最蓝的眼睛》 《秀拉》 审丑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黑暗的心脏》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2期113-114,共2页苏冬凉 
《黑暗的心脏》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篇中篇小说。主人公库兹在死前所发出的感叹-"恐怖!恐怖!"深刻地揭露了殖民主义的黑暗。本文旨在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探讨《黑暗的心脏》中的后殖民主义思想。库兹死前所发出的感叹揭示了两个...
关键词:殖民者 被殖民者 恐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