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昊鲁

作品数:9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经济史马克思主义农地改革土地所有权土地产权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高等教育》《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面向高校科研团队的“团队奖励计划”被引量:4
《中国高校科技》2012年第9期17-20,共4页赵昊鲁 周密 陈哲 魏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薪酬管理研究分会2010年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牵头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参加单位为: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和兰州大学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团队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团队绩效考评和薪酬奖励机制。随着高校科研团队的日益壮大,迫切需要针对其开展"团队奖励计划"研究,建立明确的团队目标,关注团队的整体绩效,根据各团队的具体特征和任务目标设计不同的团队层...
关键词:科研团队 团队奖励计划 二次分配 
适应科研工作需求 建立“团队薪酬”管理模式被引量:1
《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11期21-23,共3页赵昊鲁 赵雪梅 
根据国家战略要求.科学研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要“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在高等学...
关键词:科研工作 管理模式 团队薪酬 科学研究水平 科研项目 高等教育发展 发展规划纲要 创新组织模式 
劳动积极性、技术条件与封建土地关系的形成变迁机制探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18-123,共6页赵昊鲁 胡春娟 
封建土地关系是土地垄断者和劳动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前者决定土地收获的分配制度,后者用劳动积极性来表达自己对制度的满意程度。生产率可以看作是农民劳动积极性的函数,且其函数形态由技术条件所决定。封建的土地垄断者要根据劳动者...
关键词:封建土地关系 劳动积极性 技术条件 
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企业家创新(1896~1911)——盛宣怀与中国通商银行的东西方混合企业制度被引量:2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50-54,共5页赵昊鲁 
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它在盛宣怀的主持下按照模仿汇丰银行的原则于1897年建立。其企业制度采用"华洋"并行的双轨管理体系,带有东西方混合的特征。从中国通商银行的外部环境、创办经过、企业制度特点、经营效果等方面来看...
关键词:企业家创新 中国通商银行 盛宣怀 
抗战沦陷时期的汉口银行业述略(1938~1945)——兼谈日伪控制下的汉口金融殖民化问题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3期86-91,共6页胡春娟 赵昊鲁 
抗战沦陷时期(1938~1945)日伪控制下的汉口银行业可以分为沦陷初期、日伪的渗透和控制、日伪金融殖民化三个阶段。种种特征显示,沦陷时期的汉口银行已经有了全面殖民化的倾向,中储券的发行是日伪沦陷区殖民占领银行金融体系殖民化的标...
关键词:沦陷时期(1938-1945) 汉口 银行业 殖民化 
从马克思主义土地所有权分离理论看中国农村土地产权之争——对土地“公有”还是“私有”的经济史分析
《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29-34,共6页石莹 赵昊鲁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式面临“公有”还是“私有”的争论。从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出发,现有集体所有制在终极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各层次上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在权利关系上处于不同的地位。农地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所有权分离 农地改革 土地产权 
中国“二元经济”的本质——对中国“传统—现代”二元经济模式的经济史分析
《经济思想史评论》2007年第1期258-269,共12页石莹 赵昊鲁 
二元经济问题一直困扰着近代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本文根据从鸦片战争以来的经济史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二元经济的本质是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体系并存,并在冲突中不断融合向现代经济发展的"传统—现代"二元经济模式。这种二元经济不但...
关键词:二元经济 现代经济 传统经济 近代经济史 
从马克思主义土地所有权分离理论看中国农村土地产权之争——对土地“公有”还是“私有”的经济史分析被引量:14
《经济评论》2007年第2期46-50,共5页石莹 赵昊鲁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式面临“公有”还是“私有”的争论。从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出发,现有集体所有制在终极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各层次上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社集体和农民在权利关系上处于不同的地位。农地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所有权分离 农地改革 土地产权 
经济现代化的制度条件——对1927~1937年南京政府经济建设的经济史分析被引量:5
《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5期76-81,共6页石莹 赵昊鲁 
本文从经济现代化理论角度提出,经济现代化的制度条件有两个:对工业化的激励机制和保证参与群体的公平受益。并根据对1927~1937年的南京政府经济建设的经济史分析对此理论进行历史性论证。
关键词:经济现代化 制度条件 工业化 南京政府 经济建设 经济史 现代化理论 激励机制 历史性 受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