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华芬

作品数:13被引量:6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少数民族题材身份认同访谈女性体验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艺术百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美与时代(城市)》《电影新作》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世纪初期成都开设女性电影专场考论——兼补《成都电影志》之误被引量:1
《宜宾学院学报》2018年第10期67-73,88,共8页邹华芬 
2014年四川省社科基金"民国时期成都电影院研究"(SC14B107)
《成都电影志》认为,成都开设女性电影专场的禁令直到1919年才开始有所松动,但相关史料显示,1914年8月,当局就明确批准了该项活动的开展,更不用说批准之前早就实际存在的面向女性的映演活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成都女性电影专场的开设...
关键词:二十世纪初期 女性电影专场 成都电影志 
性别政治与族群景观——当代中国大陆少数民族女性导演的影像叙事被引量:2
《当代文坛》2016年第4期136-140,共5页邹华芬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5SZYQN152;西南民族大学学位点建设项目"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6XWD-S0501
在中国电影史上,少数民族女性导演并不多见,执导两部以上电影的少数民族女性导演集中出现于新时期。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女性导演深陷阶级、性别、族群、家国话语的多重纠葛,呈现为一种多重话语夹缝下的性别表述困境。在父权神话的质询...
关键词:少数民族女性导演 性别政治 族群景观 女性体验 
平行时空的爱情--论小说《白夜行》中叙事的时空美学
《美与时代(城市)》2014年第10期107-108,共2页刘沛珮 邹华芬 
《白夜行》是日本著名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因将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着而缜密的冷静推理完美结合,被称为东野笔下“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这部作品通过独特的叙事艺术,完美逾越了巨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从而塑...
关键词:《白夜行》 时间 空间 美学 叙事艺术 隐含读者 
历史、想象与身份认同——影片《成吉思汗》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叙事比较被引量:1
《民族学刊》2013年第6期82-86,121-123,共8页邹华芬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对文化身份的认同;建构与审美转化研究"(项目编号:11BZW127);2011年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财政基金项目"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项目编号:11SZYQN21)
围绕蒙古族英雄成吉思汗,已经形成了多重文本构成的语义丰富的话语场。对1986年詹相持执导的《成吉思汗》与1997年塞夫、麦丽丝执导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两个电影文本的对比研究表明,两部影片在影像风格、叙事选择、细节塑造等方面的...
关键词:历史叙事 想象重构 身份认同 
文化互动中的身份建构——以三部蒙古族影片为考察对象被引量:4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44-147,共4页邹华芬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C751074)
新世纪以来,由本族导演创作的蒙古族影片愈发彰显出强烈的族群身份意识,既有对本族文化的深切认同,也有面对全球化冲击的无奈、苦痛与惆怅。蒙古族导演的身份意识也显示出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既来自于渗透、移植、杂糅、互补的文化互动...
关键词:身份意识 影像叙事 文化互动 
以原生态的名义——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多元呈现(2000—2008)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0年第7期9-11,共3页邹华芬 刘波 
西南民族大学2007年度青年重点项目“身份认同研究——以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为考察对象”的阶段性成果
进入新世纪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越来越呈现出小成本、精英化的色彩,艺术片所占比重加大。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原生态的名义注目于少数民族尚未或较少受现代文明影响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强调对少数民族生活方式...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 新世纪 原生态 全球化 
我不害怕窥视——哈斯朝鲁访谈被引量:9
《电影艺术》2009年第2期78-82,共5页哈斯朝鲁 邹华芬 
邹:我注意到您有三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珠拉的故事》、《心跳墨脱》和现在的《长调》,两部蒙古族题材,一部藏族题材,您本人也具有蒙古族的身份,我感兴趣的是,您在创作过程中对自己的蒙古族身份是否有清醒的意识?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 窥视 《心跳墨脱》 蒙古族 创作过程 
纪录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尔玛的婚礼》导演访谈被引量:6
《电影新作》2009年第2期20-24,共5页韩万峰 邹华芬 刘敬 
采访人:近几年您有过好几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而且都是编剧、导演兼于一身。作为一名汉族导演,为什么会如此关注少数民族题材?
关键词:尔玛 羌族 导演 全球化背景 生存状态 
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被引量:9
《艺术百家》2008年第6期190-193,共4页邹华芬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优秀博士生培养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80002)阶段性成果;西南民族大学2007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重点项目"身份认同研究--以少数民族影视剧为考察对象"阶段性成果之一
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往往被表述为纯真美丽的少女和善良、宽厚的妻子和母亲。她们响应民族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召唤,勤劳致富,守护家园,传承民族文化,同时也承受各种欲望和权力的牵扯和撕裂。少数民族女性的性别特征和民族身份...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 电影 女性体验 民族身份 国家意识形态 
自我、他者与国家--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身份表述被引量:5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136-140,共5页邹华芬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优秀博士生培养基金的资助,资助编号为20080002
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通过对历史与民间传说的演绎,在重温大一统的集体记忆的同时,体现出了较为自觉的族群身份追求。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还通过对新中国建立后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与同舟共济事件的表现和新时代民族英雄人物...
关键词:新时期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族群认同 身份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