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

作品数:40被引量:10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湿地建筑城市生态规划生态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外建筑》《南方建筑》《建筑与文化》《福建建筑》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时—空交互——建筑现象学视域下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被引量:1
《中外建筑》2024年第4期105-108,共4页魏晓雪 郑志 刘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恢复水生态平衡的南方城市居住区‘人居—湿地’图底二元规划模式研究”(编号:5157825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沿海城市‘人居—湿地’共生设计方法研究”(编号:2022J01301)。
建筑空间作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概念,是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人类活动的载体,承载了时间的变化。从古至今,时空统一体是维持运动的必要条件,时间和空间是万物感知世界的基本维度。建筑的平面铺开后形成的有机群体...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 时间 建筑空间 
基于场所精神的可拆卸建筑装置在乡村文化延续中的应用--以郑州高新区矩形地设计为例
《建筑与文化》2023年第7期32-34,共3页杨柳 郑志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向外蔓延。城市化为村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但他们也在城市中失去归属感与安全感。不仅如此,随着乡村的消失,其承载的乡村文化也逐渐消逝。而场所精神的回归能够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同时延续乡村文...
关键词:场所精神 场所理论 可拆卸建筑装置 乡村文化延续 城市化 
基于织补理念的珠海唐家古镇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建筑与文化》2023年第6期164-166,共3页苏童 郑志 
古镇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其独特的气质,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何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更新发展,是其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已有学者将织补理念应用于城市更新中并取得了卓越成效,但是其与古镇结合的案例还比较少。故文章意在探索织补理念...
关键词:织补理念 保护与更新 珠海唐家古镇 存量更新 
“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古镇生态空间“织补”策略被引量:1
《中外建筑》2022年第10期69-74,共6页杨柳 郑志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沿海城市“人居—湿地”共生设计方法研究(编号:2022J01301)。
历史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对中华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不当的建设方式使部分古镇的文化、功能与生态脉络断裂,生态空间的修复是古镇保护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城市双修的社会背景下,选取珠海唐家古镇为案例,以...
关键词:城市双修 城市织补理论 生态系统修补 历史古镇 生态空间 
从现象透明性角度分析古镇建筑空间组织被引量:2
《中外建筑》2022年第9期76-80,共5页姜兆捷 郑志 
省科技面上项目(编号:2022J01301)。
古镇作为各种复杂空间的集合体,可以清楚地感知其丰富的空间层次。尝试引入空间“透明性”的分析方法,梳理古镇文脉空间,在进行古镇保护规划时突出古镇空间特色。以唐家古镇为例,首先根据空间的形式、功能、风貌对古镇空间进行分类,对...
关键词:现象透明性 古镇保护 唐家古镇 空间组织 格式塔 
时空重组:电影对建筑空间设计的启发
《中外建筑》2022年第7期103-108,共6页姜兆捷 郑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1578250)。
在视觉层面上,电影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给我们特殊的情感体验,对建筑空间组织设计有很大启发。文章在论证电影与建筑的多重相似性的基础上,提出电影艺术对建筑时空设计存在可借鉴意义。通过电影与建筑的特色时空设计案例,总结出...
关键词:时空结构 视觉感知 蒙太奇 空间设计 
多元需求下的城市设计探索--以澳门逸园赛狗场为例被引量:1
《华中建筑》2021年第7期101-106,共6页丁丹丹 郑志 刘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恢复水生态平衡的南方城市居住区‘人居--湿地’图底二元规划模式研究”(编号:51578250);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该文以澳门逸园赛狗场为例,尝试在场地具有多元需求的背景下,探索如何更加合理地满足各方需求、展开城市设计。经调查研究、场地分析与方案设计后,得出此类城市设计的方法,即:面对场地的多元需求,在进行设计时需放缓各方冲突、利用多样...
关键词:澳门 多元需求 城市设计 逸园赛狗场 
功能湿地建构下的海湾城市居住区规划研究——以厦门杏林湾流域居住区生态优化方案为例被引量:4
《建筑学报》2020年第8期72-77,共6页郑志 杜辰蛟 尹正 刘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250);福建省科技引导性项目(50978108)。
选取福建厦门杏林湾流域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高强度开发的典型性案例,通过居住区功能湿地系统性的建构,规划出城市居住区恢复、重建湿地的方案,展示了"功能湿地"理论将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的关系由对立转变成相互依存的设计操作过程,为...
关键词:功能湿地 海湾城市 居住区 生态规划 独立流域 
福建传统村落湿地人居一体化研究
《建筑与文化》2020年第6期250-251,共2页张金镛 郑志 何吟涛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不断毁坏大量湿地资源,最终导致人居与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文章对此针对性提出了"功能湿地"理论,以缓解此类现象。虽然部分福建传统村落对湿地人居关系的维护较好,但其受城镇化影响日益严重。文章希望通过研究传统村...
关键词:功能湿地 福建传统村落 湿地人居 湿地文化 
适应社会变革的闽南城市旧住区“5+1”协同更新模式初探
《建筑学报》2014年第S1期12-17,共6页郑剑艺 姚敏峰 郑志 刘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232)
根据闽南城市旧住区的地域特色,分别从城市形态更新,社区意愿调研、再开发机制、微创式改造、低碳景观改造5个方面提出闽南旧住区的更新策略,并借助BIM的4D虚拟改造仿真平台实现5大策略的协同设计初步建立了适应闽南城市社会发展变革的"...
关键词:闽南城市 旧住区 5+1 BIM平台 协同更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