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祝崧

作品数:26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史识青城山对联文化内涵艺术风格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日本研究》《文史杂志》《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浣花遨头”与浣花夫人
《文史杂志》2010年第2期14-16,共3页郭祝崧 
成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浣花溪公园,坐落于城南的外江(两江并行,自西向东的南边一条)侧畔。外江,距城区民居有一定距离,水质远较“内江”清澈,官府遂在江畔设“织锦署”。从汉、晋年间起,多有贫家民女,为之灌洗丝纱、锦缎...
关键词:中国 历史 辽人 北方汉人 '浣花遨头' 浣花夫人 
大足佛窟造像琐谈
《文史杂志》2008年第6期36-38,共3页郭祝崧 
一、佛祖生死全同常人经历 大足各窟群造像,以宝顶山景区入VI处的卧佛“释迦涅粲”(题图)最大,山高约三十米,岩长三百多米。像身则高约二十米,长约百米,仅上半身,没有腿、足。卧佛腰身上方立有九位妇女,中间为佛母、姨、妻,...
关键词:佛窟造像 大足 卧佛 宝顶山 佛祖 
陈寅恪拜访林山腴被引量:3
《文史杂志》2008年第5期21-21,共1页郭祝崧 
偶然在四川师大图书馆阅览室中.见着华文出版社编辑印行的《寂寞陈寅恪》。书中,顾娟、李逢玲所撰的《陈寅恪的师友情》,也提及我与陈教授一同造访清寂翁——林思进(字山腴。四川大学教授。后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的经过。抗...
关键词:陈寅格 图书馆阅览室 大学教授 四川师大 文史研究馆 陈寅恪 抗战时期 中央大学 
“浣花遨头”琐谈被引量:1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9-52,共4页郭祝崧 
文章根据苏轼"浣花遨头"句及陆游所言,补证"遨游"的缘由、《冀国夫人歌词》的诗主及语意,并辨及崔旰和杨子琳之正邪。
关键词:“浣花遨头” 冀国夫人 崔宁(旰) 
“浣花遨头”琐谈
《文史杂志》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郭祝崧 
近些年,成都报纸屡屡提及“浣花遨头”。其实,民众大事出游浣花溪,自唐朝玄宗、德宗年间兴起之后,直迄“文化大革命”,才被禁止。
关键词:“浣花遨头” 浣花溪 杜甫 百花潭 浣花夫人 成都市 
四川台湾,万里同风
《文史杂志》2007年第4期69-70,共2页郭祝崧 
1945年9月9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签署“降书”,其中包括归还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我国台湾省.日本吞并台省的那次战争,史籍称作“甲午战争”,时为清朝光绪二十~二十一年(1894-1895年).当时,清朝任命的台湾省巡抚为...
关键词:台湾省 四川 万里 甲午战争 冈村宁次 日本 唐景崧 清朝 
我国历史上特有的道教被引量:1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63-64,68,共3页郭祝崧 
文章论述了道与道教在中国文化、政治、学理以及民间社会的源起,指出道教不同于一般宗教的特点。道教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特殊作用,非其他宗教所能比。
关键词:宗教 道教 青城山 
成都“少城”史实
《文史杂志》2007年第3期67-67,共1页郭祝崧 
“穿山越岭,来到一片平川,那里有一个名叫成都府的地区。它的省城是一座壮丽的大城,方圆三十二公里,分作三个区。整座城市虽然同由一列城墙环抱着,但是,里面各部分用分墙隔开。”马可·波罗在所撰《行记》中的这项描述,指的是元...
关键词:成都府 少城 史实 
大足佛窟的特异石刻
《文史杂志》2007年第1期32-34,共3页郭祝崧 
关键词:佛教石刻 大足 中国佛教 中国化 古印度 造像 道教 儒家 
薛涛小诗系史实
《文史杂志》2006年第4期54-57,共4页郭祝崧 
关键词:薛涛 小诗 史实 校书郎 居住 入蜀 西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